三大动因激发我国医药产业增长跃迁


作者:魏贇 陈绮霞    时间:2011-01-06





  作为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2010年医药产业以25%的医药工业增幅完美收官。步入2011年,医药产业将在“十二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下,拉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新序幕。其中,资本、科技和人才,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篇章的核动力。产业升级,也将从标准升级启幕。

  标准升级做铺垫  

  据IMS预计,明年中国医药市场容量将达500亿美元,未来将成为继美日后的第三大市场。但这个巨大的市场迄今还没有制造出籍贯在中国的跨国医药公司,标准的差距,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的巨大差距之一,迫切需要提升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

  今年3月,在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构想黄金十年高端论坛”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指出,产业升级的内容之一,就是产品的标准要有较大的变化。今年10月,2010版《中国药典》正式实施,为中国改变这个格局指明了方向。新版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打造以自主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标准,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此外,新版GMP的靴子虽未着地,但陆续传出的消息已经明确,其将重点强调生产软件,如人员操作、流程控制、质量管理等。硬件方面则强调注射剂生产过程的无菌、净化要求。新版GMP与cGMP接轨的趋势已然明朗,这将加快对落后技术企业的淘汰,促进兼并重组。

  毋庸置疑,包括新版GMP、新版药典等在内的系列标准的升级,将规范我国药品市场,促进资源和市场向优势企业集中,也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升级之路做好了铺垫。

  “科技+资本+人才”推动  

  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它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而后者正是推动前者的第一动力。年底下发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就提到,要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研发。

  创新是一个系列工程,它包括的不仅仅是制剂技术的发展,还涉及仪器、设备、信息化技术等各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例,涉及药物设计、筛选、统计以及对生产、流通的信息管理等方面,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同时,资本力量不容小觑。产业发展前景明朗,引得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使医药真正成为“不差钱”的产业。这其中不仅包括风险投资资金、政府引导资金,还包括二级资本市场上投向医药行业的资金,以及新医改8500亿元增量中未投入的余量部分。新医改的投入体现了国家做大做强医药产业的决心,政府引导资金则抛砖引玉,它在引来社会资本之余,也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管理能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整合的资源。而在二级市场上,医药股走出独立行情,既体现出投资者对产业前景的看好,也有利于更多的医药公司募集到充足的发展资金。

  除却科技与资本,人才亦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一方面,科技与资本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焦点,由此吸引了不少海外人才加盟。另一方面,第一批外企入华迄今已有30年,它们帮助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规范化管理的本土人才。此外,风险资本在向医药产业注入资金的同时,也会毫不吝啬地输入管理,提供金融市场服务,帮助企业成长。



  [核动力一] 活跃的资本力

  “医药产业的新增资本对2011年医药经济的增长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是未来中国医药经济中活跃的推动因素。”在第22届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如是预测。这样的预测并非空想。除了风险投资资金、股权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外,有企业也利用自身闲置资金在熟悉的医药领域进行投资。

  多金之势

  清科集团今年1~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到11月止(以下数据均为截至今年11月),2010年创业投资(VC)总投资案例为707个,投向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案例有64个,资金总额3.46亿美元。在股权投资(PE)市场上,今年共募集资金264.09亿美元,投资规模93.17亿美元,投资307个案例。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成为PE心头大爱,以49个投资案例数独占鳌头,投资规模为7亿美元,位居第五。

  专业化的投资基金不断涌现。12月23日,又一只生物医药专业投资基金——天以生物医药股权投资基金在天津成立,该基金由天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以色列英飞尼迪公司共同管理),基金注册资本为10,010万元。此外,盘古创富也透露出将成立医药专业投资基金的消息。

  除了VC与PE,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设立引导基金。CVSource统计显示,近3个月来,已披露至少5支政府引导基金成立,目标规模最大的是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引导基金(2期)150亿元。一些地方政府也把组建引导基金纳入日程。这些政府引导基金所投资的子基金中,有不小的比例投向生物医药领域。以上海浦东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其投资的11家子基金中,包括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创新基金、Bioveda Fund II等共有5支投资领域涉及生物技术和医药。

  一些药企也开始利用企业可支配的资金进行产业投资。例如东阿阿胶拟设立投资公司,并以此为平台进行中药滋补、保健品等企业的股权收购整合,实现自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申银万国的报告,新医改方案中政府曾承诺到2011年将增量投入8500亿元,但目前政府还“欠账”5785亿元,这意味着明年政府对医疗应该是巨额投入。

  推动之期

  “有了钱”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其发挥力量,则是更重要的下一步。

 

  日前在沪举办的一场投资高端峰会上,记者发现,VC/PE对医药各细分领域例如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成药等都抱有投资热情。他们不仅会充分挖掘有投资价值的企业,还会输出管理,或把现有资源嫁接到所投企业,以帮助其迅速成长,并通过上市实现企业发展的跨域。

  九鼎投资合伙人禹勃曾向记者表示,对于目标企业,需要改善营销模式、优化营销队伍的,他们会为其量身定制营销方案并推动执行;有的需要完善品种结构,就为其物色前景良好的品种或者收购具有潜力品种的中小企业;还有些企业在基础管理如管理流程、财务和税务筹划上需要改进的,九鼎投资就为其做流程优化、财务管理优化及税务筹划安排等。投资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致力于推动被投企业的发展壮大,并以此为合作平台共同推动行业的并购整合。

  除从VC/PE获得支持,还有部分企业在二级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走上并购快车道。例如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两者在商业领域掀起并购热潮,跨江作战,深入敌后,在演绎双雄争霸的同时,也推动了医药商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有投资界人士指出,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投向医药产业的资金并不少。但一些细分领域的投资,例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还期待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新药研发方面,除了政府设立的VC,企业和产业资本投向研发的钱偏少,整个行业的平均投入水平依然很低。

  如何引导上述资金在整个产业链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合理分布,形成合力,实现多赢,除了市场力量主导外,更需政府引导。



  [核动力二] 导演撑杆跳的科技力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每一个产业,在这个领域不仅产生了上世纪的世界首富,也曾成就了美国经济持续腾飞的神话。然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程度是偏低的。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低碳”成为全球共识,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来说,应用现代电子信息不仅仅是实现低碳,还寄托着产业“撑杆跳”的升级重任。

  低碳医疗消除“孤岛”困局

  2010年,中国医疗领域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升级这个课堂上并不孤独。年初,新医改方案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列为重要任务的同时,美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正等待着2011年200亿美元的医疗卫生IT刺激计划施行。

  “没有谁是独立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土,整体的一部分。”

  英国诗人多恩的话,恰好用以形容当下中国医疗信息化正在努力的前景。2010年,基础药物网上采购平台、电子病历一本通、药品电子身份证、药品电子监控等纷纷落实到基层……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正成为医疗事业升级的强大的推动力。

  具体而言,一个药品从流出药厂,经过基础药物网上采购平台,在电子监控之下,到达患者手中并记录在电子病历一本通中,整个产业的每一部分通过现代电子信息联系在一起。这一切都在新医改计划之内,可在新医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新医改的任务,也是实现医疗改革其他目标的重要支持”的内容中得到印证。

  电子病历推进方面,今年10月,卫生部指定部分省市地区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通过部分医院和部分区域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与此同时,美国的200亿美元计划使得美国更多的医疗机构积极规划实施电子病历和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尽管两国规划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殊途同归的。在医疗系统内,实现无纸化电子病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既节省了医疗成本,又环保低碳,可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并由此而带来医疗机构更深层次的格局改变。

  虽然现状不会轻易改变,但在医疗健康费用日渐沉重的情况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将使医疗成本更低,从而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间找到更令人满意的平衡。

  种下“信息树”引得凤凰来

  今年10月三部联发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调整行业的技术结构,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再次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医药产业升级全方位给力明确方向。实际上,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强大召唤力已经引来无数IT精英们的聚首,并带来了涉及药物设计、筛选、统计以及对生产、流通的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为医药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专注于医药领域IT应用的张金铭博士在中国第13届留学人才交流会上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研究项目。他的项目是对药品储运风险进行分级管理,通过利用IT技术处理大量的数据和科学分析,得出最优的管理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支出。张金铭称,他并不清楚可以把项目推荐给国内哪一方,但看好中国医药产业升级这个市场,所以专程回国参加交流会。而远在北京中关村的Bill则非常清楚自己当下工作的价值,近日正就新项目摄像头胶囊找资本合资方。他表示,将来会朝IPO方向走。另外在流通领域,南京医药和南京三宝科技合作推出药品电子标签也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此外,在针对传统中药信息化方面,11月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推出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实现金银花远期交易,东北西丰县则与南京医药达成共识运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对中医药产品实施从田间地头、到生产加工、再到仓储运输等全程质量监控。

  种种迹象表明,信息化这棵大树已经引来了无数凤凰。

  放眼未来人文积累是关键

  在不差钱的医药行业中,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最大问题,最难的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譬如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人文积累。不过,这一现状从一开始就得到业内重视,并不止一次在《医药经济报》上呼吁,医药现代电子信息应用应该符合中国自己的情况,不应盲目模仿国外。

  尽管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方兴未艾,但强大的需求已经显山露水。微软、戴尔、IBM、飞利浦、ESRI等跨国公司瞄准了中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纷纷摩拳擦掌,并积极促成中国区域医疗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而医疗信息化命运的咽喉就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谁掌握了技术标准,谁就将获得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最大一块大饼。

  有业内人士指出,深厚的人文积累不仅可以使医疗领域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低碳,对于关注医疗信息化的企业来说也是赢得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此外,产业在升级过程中会出现升级成本,如建设性成本、管理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由于人的生理条件限制,人的转型比产业的转型更难。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他们必须在工作之余主动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改变。至于他们适应的轻松程度,则取决于行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取决于行业的人文积累。 



  [核动力三] 人才的价值力

  人才一向被视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就如同IBM前总裁Waltson所言:“你可以募集资金,也可以用资金建造大楼,但你需要人去创建商业平台和做成商业交易。”

  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医药领域,除了科技与资本,人力资源对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亦重要,因为它可能是金钱买不到的。

  以生物医药为例,罗氏收购基因泰克时,为挽留人才,基因泰克制定出3.71亿美元价值的员工股票期权计划,资金将注入到一个称为“留守公司”的基金中,用于支付给留在公司的员工和管理层。如此大手笔,就是因为基因泰克非常清楚“人的价值”。

  对于中国而言,人才的价值也在逐渐凸显并被逐渐意识到。近日上海生科院一个抗肿瘤方面的蛋白质药物,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外加销售提成授权转让给赛诺菲,这在国内基础研究领域罕见。而这6000万美元,实际上正是人才价值的体现,因为技术要靠人去开发。

  近些年,近华人生命科学家海外异军突起。根据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提供的数据,以生命科学为例,在海外华人圈内有极其丰富的海外人才资源。例如2007年,美国34个州的研究型大学中,担任生命科学学科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或者教授的华人有2600人,其中教授超过800人。这个数字和1998年相比增长了数十倍。2008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千人计划”,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目前回归的人才中,不少在生命科学领域颇有建树。记者也从礼来获悉,其正在筹建的中国糖尿病研发中心,将从中国本土招募100名研究人员,其负责人正是一名海归华人。

  伴随跨国医药公司的抢滩和本土研发机构的快速崛起,医药研发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美世的调研数据显示,通过对10家跨国医药公司的研发中心和10家CRO调研发现,目前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及CRO的一半研发力量是在基础研究阶段,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发现和筛选;另一半覆盖了临床前研究(毒理、药理、药效研究)和临床研究(临床研究Ⅰ、Ⅱ、Ⅲ期)。Ⅰ期试验方案设计人才缺乏。不过由于外企在薪酬、福利等诸多方面占优势,往往聚集了更多的优质人才,这也要求本土企业能够想更多的办法,打赢人才战。

  业内人士提醒,中国医药产业弱于发达国家的不仅仅是研发水平,工业设备制造、辅料开发、专利保护等方面也处于比较落后的态势,在制药装备、专利代理与保护等其他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更是不容忽视。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魏贇 陈绮霞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