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然而“降价令”实施一个星期以来,山东部分药店几乎难寻降价药。4月9日中国广播网据统计,此次发改委降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已是近年来第27次,可以说是权威部门宣布降价次数最多的系列。但是所不同的是,其它商品一降价立马就见效,而唯独药品降价,要么“一降就死”,要么“不降反升”,前26次没有跳出此怪圈,现今又再次重演。
药品从生产到销售要经过种种环节,而每一道环节都得付出一定的成本,随之必然就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药品定的价格低,作为生产厂家利润就要降低,与药品挨得上边的部门利益就要减少,在这么一种语境下,药品生产者选择生产高利润药品,纵然有的药厂循规蹈矩,但经销和使用部门因降价药品带来的利少,自然就没有积极性,他们不进货,药厂即使想生产,也销路不畅,不死也得死。
近年药品降价频繁,但“降价死”现象每次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很多便宜的药已经从市场上销声匿迹,据统计,仅2010年就有50多种药品因为降价而消失。前面这么多次降价,反复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少见有人因药品“降价死”而受到处罚,其实,下达“降价令”后,降价药品有没有,并非发现不了,只要到药房走走就能知晓,而更有效的是建立举报渠道,让公众来评来监督。由此可见“降价令”只降不管,只要宣布降价就算完事,此种降价除了饱眼福,并未能带来真实惠。连“降价死”这种屡屡发生,而且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都始终解决不了,那么,那些医疗内部的“得回扣”、“收红包”现象怎能杜绝?
来源:南方都市 作者:罗瑞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