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还无形中占用了预防疾病的大量医疗资源。我国将致力于防治慢性病的国际化合作,以更加有效地抑制快速上升的慢性病发病势头。
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黄洁夫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据统计,慢性病防治占我国医疗费用的80%,我国死亡人口中有80%死于慢性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当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年人的最主要死因。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今后10年中,中国因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将产生55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到2015年中国慢性病直接医疗费用将超过5000亿美元。
黄洁夫指出,慢性病对于劳动力人口的威胁尤其应引起重视。心血管病死亡者年龄构成中,45岁至64岁年龄段的占到21%;而在心血管患病年龄构成中,这个年龄段的比例达到55%。全国第三次全死因回顾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约75.4%的居民死于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慢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和高致残率对群众的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达20.0%,全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2.6亿。在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病例1000万。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就达300万,心脏病每年直接导致55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
缺乏良好生活习惯是慢性病发病率高主因
黄洁夫说,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少、肥胖等这些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没有很好解决,是导致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我国现有近2亿高血压患者,每年还要增加700万人,吸烟人数达3.5亿,还有5亿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同时体重超重率、肥胖率比10年前分别增加39%和97%,均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
湖南省肿瘤防治办主任刘双喜认为,吸烟率居高不下、个人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摄入受霉菌污染的食品、环境污染包括室内环境污染都是形成肿瘤的原因。如熬夜多,蔬菜瓜果、粗粮摄入过少,脂肪摄入过多等,都是青少年肿瘤患者迅速增加的原因。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医学专家们坦言,我国慢性病低龄化和潜在增加的趋势令人担忧,城乡居民普遍缺乏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知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慢性病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更令人忧虑的是,中国慢性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导致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加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地导致老年人群中常见病的比例增加,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肺癌等慢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提高。
慢性病防治需国际化合作
黄洁夫坦言,目前我国在慢性病防治领域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医疗水平不平衡、卫生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卫生工作者的数量和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基础卫生设施缺乏、投资不能满足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这些都影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黄洁夫指出,慢性病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健康问题,而是一个影响经济、人口等的社会问题。慢性病的防治应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从临床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从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而致力于慢性病防治的国际化合作将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许多国家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荷兰扩建自行车道、纽约下了“限盐令”、德国限制儿童节目时段食品广告、墨西哥校园禁售垃圾食品等。
1998年美国癌症死亡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首次下降。2001年至2006年男性癌症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女性平均每年下降1.5%。这都归因于美国一系列预防措施的实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控烟、预防病毒感染、控制肥胖、限制酒精摄入等。
黄洁夫表示,今后我国将致力于慢性病防治的全球化合作,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中国政府将通过采取国际合作性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为国民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来源: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