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源于世界上第一步成方药典,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宋代著名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源于明代大医学家薛己著《正体类要》中所载之八珍汤。该方是补气益血的基础方药,而八珍颗粒是在其基础上变革剂型而成;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类似于这样的广告语,从这些广告语中透露着药品配方由来已久、都是古代的名医名方等信息。这样的广告宣传方式虽然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已不能适用于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前段时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药疗效接受数码检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报道中提到“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用电脑科技检验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疗法功效,这项研究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相关的资料库,以便医务人员据此判断,自己的患者能否从中药疗法当中受益。”同时文中也讲到“许多西方医生对中药及中医疗法越来越感兴趣,但是他们对中医药的疗效和疗法的安全性感到担心。”
从这篇报道中可以看出,外国研究人员由于缺乏对中药治病原理、疗效的了解,所以才通过电脑检验中药疗效的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中药广告在国际市场中不算罕见,但宣传效果甚微,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国外市场对药品的治病原理、临床研究、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等方面更加重视,仅仅像上文中的广告那样,介绍这种中药是由来已久的中药名方,并不能打动国外的消费者购买中药。
延伸来看,此次中药企业坐失七年欧盟注册过渡期,也是和这种不适应国外市场的宣传方式有关。由于用中药治病缺乏治病原理以及相关论据,国外市场对中药及其疗效、产品副作用等方面的不了解,再加之部分出口到国外的中药有着质量方面的问题,所以使得中药在欧盟市场流通多年却没有能够进入欧盟主流市场。很多外国人在生病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到中药,有一部分外国人对中药的认识理解,仅局限在“黑乎乎的苦汤子”上。国外市场上中药的销量虽然很大,但是这些销量的大部分都是靠国外的中医来带动的,许多外国人都是通过中医来接触、了解中药。
笔者认为,与其花大力气做“无效”的宣传,不如做好中药药物研究,树立良好形象。中药走向国际化是未来中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尽管坐失七年过渡期对于许多中药企业是一个打击,但是这也让许多中药企业认识到了在中药宣传以及药物的药效研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在笔者看来,中药企业如何增强对中药药物的研究,让人们了解中药的作用和疗效、临床研究等问题,就是对国外宣传中药的最好手段。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药物研究、临床试验等多方面手段,成为了第一个通过美国FDA临床要申请的中药,并且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国内有能力出口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也加强对其药物的研究,增强中药药效的说服力,这样不仅能让许多古老的中药配方有他的药用证据,同时也能改变目前中药“无效”的宣传方式,在外国市场中树立一个良好形象。
来源:慧聪制药工业网 作者:张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