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变化加剧医药全产业链模式升温


时间:2011-05-23





5月6日,随着上海医药H股上市时间表尘埃落定,其全产业链经营架构逐渐清晰。全产业链也随即成为上药最耀眼的对外名片。

  事实上,除上药以外,近两年国药、广药、科伦、华润等医药龙头企业都已经将打造全产业链作为共同的梦想。然而,由中粮集团率先提出的全产业链模式已运行两年,它能否持续发展已开始在经济界引起争议。如今,当全产业链与医药行业开始“亲密接触”时,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全产业链扑面而来

  去年,国药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即收购国内头孢曲松钠的上游原料7-ACA生产巨头——山西威奇达药业。此举使国药实现了头孢产品链的贯通:旗下国瑞药业、致君制药的头孢曲松钠制剂拥有了自家的7-ACA原料。

  然而,对于国药这次“跑偏”的收购行为,业内敏感人士却联想颇多,因为此举寓意着国药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整合流通资源,而是图谋上下游产业链通吃。其实,上下游的扩张在医药行业早已经开始。近年来,几乎每一个稍具规模的企业都在致力于完善自我配套体系。

  在去年底健康网召开的“2010年抗生素产业论坛”上,制剂企业向上游发展原料和辅料业务,原料企业向下游扩展制剂深加工的趋势已非常明显。健康网总经理吴惠芳认为,资金充裕,企业急需提高产品成本掌控能力是其向上下游扩张的基本动力。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教授认为,全产业链模式实际上是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体现。业内耳熟能详的许多跨国企业都曾经或正在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从而在某一领域形成了独立产业王国。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制药行业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00家。随着中小板、创业板陆续开放,新医改资金投入,以及金融危机后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升高,融资渠道对医药行业愈发“友善”,众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该行业,曾经制约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瓶颈”得以缓解。与此同时,近两年来医药原料、动力能源及人力成本上涨幅度接近30%,而国家发改委20多次的药品降价,药品招标采购中的“惟低价是取”,都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甚而亏损。因此,不论是流通企业还是生产企业,都希望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来增加掌控成本的能力。

  记者在工信部起草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医药行业“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医药行业重组整合,调整区域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等九项。其中,国家将在推动医药行业重组整合中开展优势企业扶持工程,以期扶持优势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收购兼并和跨国发展,形成一批有产业带动作用、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落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各项目标,到2015年,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要达到15家以上,销售收入居前100位的企业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0%。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全产业链模式还契合了‘十二五’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医药产业长期以来都没有摆脱多、小、散、乱的局面,竞争力较弱。而以企业战略行为主导的上下游扩张,通过完备生产要素,自发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它还对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善医药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能力;二是药品制剂畅销欧、美、日等主流市场;三是更多的产品具有全球定价权。

  而要实现这些要素,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无疑是首要基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