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5月23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的一篇报告,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CTA筛查结果异常的无症状、低危患者往往接受进一步的侵入性操作并开始药物治疗,但其18个月预后并不优于未接受筛查的患者;此外,CCTA筛查显示结果正常的患者倾向于停用阿司匹林或他汀类药物,“这种检查的效费比是否合理,以及对结果的错误解读是否会导致危害,尚无法确定。”
为了评估CCTA检查的后续影响,约翰•霍普金斯Ciccarone心脏病预防中心的John W. McEvoy医生及其合作者进行了据称是第一项在大型匹配队列中评估这一问题的研究。这项研究使用了一组包含1,000例已在首尔国立大学Bundang医院接受CCTA作为6个月健康促进计划一部分的无症状低危韩国成人,以及匹配的1,000例拒绝在健康促进计划中接受CCTA的受试者的数据。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63%为男性。多数79%受试者的CCTA结果正常,21%结果异常,其中包括7%已发现有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患者。
结果显示,与未进行CCTA的受试者2.2%相比,接受CCTA的受试者中更多5.5%接受进一步检查,包括心肌单光子发射CT SPECT和冠脉造影,但两组SPECT结果异常的受试者百分率相同。CCTA组接受再血管化操作的受试者13例也多于对照组1例。“尽管无症状,且Framingham风险评分为低危” ,CCTA组仍有12例患者接受了PCI,1例患者接受了CABG。但无论CCTA筛查状况如何,两个研究组的冠脉事件发生率均极低0.1%且相同,“这提示在低危群体中使用CCTA影像学检查存在很大问题”。Arch. Intern. Med. 2011 May 23 [doi:10.1001/archinternmed.2011.204]。
“我们的数据与多数医生的观点一致,即在低危患者中进行CCTA筛查无任何意义。”接受CCTA的受试者90天34% vs 8%和18个月20% vs. 6%时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均高于未接受CCTA的受试者。与未接受CCTA受试者相比,CCTA结果异常的受试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使用比值比OR为4.6。异常CCTA结果也与阿司匹林使用增加相关:与未接受CCTA的受试者相比,CCTA结果异常者的90天和18个月时使用阿司匹林的OR值分别为6.8和4.2。值得关注的是,两组患者中这两类药物的使用率均随时间显著下降,提示“药物依从性十分复杂,仅部分取决于单种医疗干预决策如CCTA之类的影像学检查”。
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的Michael S. Lauer博士在随刊述评中指出,该研究有力地说明筛查是一把“双刃剑”,CCTA结果可能会对医生和患者的临床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鼓起勇气开展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检验这种影像学技术的效用。这项研究 “强调了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前需要考虑患病几率,对患病几率很低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可能导致患者在检查后接受潜在有害的下游操作,而对预后的意义无法确定”。
McEvoy医生和Lauer博士均披露无相关利益冲突。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