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生物医药产业“王冠上的宝石”


时间:2012-01-09





严冬的呼和浩特,弥漫着北国特有的寒冷。然而,草原的寒风并没有减弱世界顶级科学家、医学家、企业家和投资者对发展内蒙古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的极大热情。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奠基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丁·伊文思爵士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来了;国家“863计划”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裴雪涛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国家“973重大科学计划”干细胞资源库和干细胞研究关键技术平台首席科学家徐国彤也来了……

2011年12月16日,站在“2011内蒙古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启动仪式暨国际干细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际干细胞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们“一吐为快”:以生命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可能形成支柱产业的领域,干细胞技术就是这个领域“王冠上的宝石”。

基地建设逢结构调整天时

“来到中国3天,我发现在干细胞产业化发展方面,中国比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做得好,这让我感到很吃惊。内蒙古重视发展像干细胞产业这样科技水平高、低碳低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决定性意义的行业,我非常赞赏。”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鸿盛工业园的内蒙古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马丁·伊文思爵士颇为感慨。他认为,干细胞产业本地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已经多年在GDP增长速度引领全国的内蒙古,发展新兴的干细胞生命产业恰逢其时。

或许有人会问,高科技产业应该率先在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地区起步,内蒙古的科研力量能够支撑干细胞产业在区内发展吗?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徐凤君的回答,让人们疑惑顿消。他说,我区在2008年把干细胞应用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至今已经在干细胞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内蒙古大学教授李喜和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干细胞系,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我区组织实施的“人体干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的研究与应用”等重大科技专项,部分成果在实体肿瘤临床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毕力夫自信地说:“在内蒙古,干细跑产业遇到了最佳发展机遇。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干细胞产业的兴起符合自治区的发展战略,必然会得到政策、资金和人才的全方位支持。”

产业壮大得特色资源地利

2010年11月,内蒙古银宏干细胞生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成立。2010年12月,以该公司为核心企业创建的内蒙古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开工奠基,标志着内蒙古干细胞产业化进入新的阶段。这个吸引国际学术界眼球的基地,总规划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物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干细胞生物资源存储库、GMP标准化厂房、干细胞研发中心、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和干细胞中心实验室。马丁·伊文思爵士评价说:“这样完整的干细胞产业链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除了过硬的基础设施,专家们还看到了内蒙古发展干细胞产业可遇而不可求的地利:内蒙古作为畜牧业大区,发展胚胎干细胞具有广阔的前景。

干细胞产业基地可以建成中国的优质畜牧物种保存繁育中心,利用精子卵子冻存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培育和保存良种,从而形成新的生物产业经济。内蒙古生物资源丰富,基因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建设一个属于内蒙古的国家级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可以有效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宝贵的生物资源。

早在1997年,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就呼吁“保护我国人类基因资源,积极参与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专家们指出,与其他省市不同,内蒙古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在这里建设干细胞库,十分有利于针对少数民族特点的血液类资源展开意义深远的研究和应用。徐凤君介绍说:“现在,国际医学界对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十分热门儿,有些已经进入临床阶段,而我们也有特别的优势,那就是与中蒙医相结合。我区干细胞的研究也会针对一些地区发病率高的疑难病症,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优势学科和领域,最终让更多百姓从中受益。”

技术提升应贤才聚集人和

干细胞生命科学这颗“宝石”闪闪发光,不仅是因为它能给人类健康和长寿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还因为它把科学、技术和产业化的距离缩短,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已经充分展现。令人骄傲的是,全国首个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内蒙古诞生,首批吸引了吴祖泽、裴钢、裴雪涛、徐国彤4位院士、专家入站。这个以政府支持为推动,以企业、事业单位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两院院士、专家及其团队为核心成员,依托地区科技研发机构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的高科技创新平台,因为有了贤才聚集而具备了大业将成的人和。

在隆重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启动仪式上,裴雪涛代表被誉为“中国干细胞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宣读了入站公开信:“基于干细胞对于人体损伤具有特定的修复与再生能力,它已经成为21世纪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途径,有着广阔的前景。我和我的团队长期从事干细胞的实验研究,在完成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将与内蒙古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下属的各大医院,探讨对某些疑难病症开展合作临床研究的可行性方案。”裴钢院士认为,将内蒙古作为干细胞研究的产业化承接地,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再推向全国,这是内蒙古扩大未来经济影响力的战略性步骤。

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干细胞生命科学这颗“王冠上的宝石”会映射出怎样的光彩?对此,专家们的展望十分乐观: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干细胞院士专家工作站,有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人才与技术积累,再加上现有的干细胞产业基础,预计到2015年,内蒙古从干细胞生命科技衍生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来源: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