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轮胎再造技术取得突破,相关产业获发展空间


作者:严谨    时间:2012-01-06





  本报讯 近日,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废旧汽车轮胎再制造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同期年产20万条翻胎、30万条胎面胶的汽车轮胎再制造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汽车轮胎再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汽车轮胎再制造技术是我国鼓励发展的再制造产业技术。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大型旧轮胎翻新列为再制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由重庆超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学共同承担的“废旧汽车轮胎再制造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成功地开发出了超低温预硫化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及关键设备,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据相关人士介绍,轮胎翻新工艺有两种,即传统的模型法(也称“热翻”)和预硫化胎面法(也称“冷翻”)。预硫化胎面法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国际流行新工艺。由于硫化温度低,该工艺可以有效防止胎体老化,从而增加轮胎的翻新次数,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超科公司研发的超低温预硫化技术,可使翻胎的硫化温度降低到90摄氏度~95摄氏度,低于米其林、普利司通的95摄氏度~100摄氏度,更低于国内外通用的115摄氏度。


  目前,我国轮胎翻新胎年产量仅为1300万条,翻新率不足5%,而发达国家的轮胎翻新比例达到了45%以上。我国轮胎翻新次数平均在1.3次,而发达国家普遍已达3次以上,国内轮胎再制造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尚须相关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严谨)

来源:中国纺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