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传言国家即将进行小金属战略收储


作者:于小龙    时间:2012-01-10





  如同下一个稀土,中国部分优势小金属面临行业混乱和开采失控的局面;国家即将进行小金属战略收储的消息,或将引发市场与行业深刻变局

  记者 于小龙

  2011 年岁末,一份怀胎十月、即将分娩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引发了业界高度关注。

  根据该规划,国家将对钨、钼、锡、锑、稀土等战略性小金属的发展做出专项规划,并提出“建立完整的国家储备体系”。

  有关“收储小金属”的传言,已有多次,每每带动小金属价格一轮接一轮飙升。比如,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之后两个月稀土矿产价格上涨超过500%;其他非稀土小金属也纷纷发力上扬,钨精矿、甚至用量极有限的精铟价格,均上涨了两倍多。

  2011年后半年,小金属价格新一轮暴涨后,收储政策却迟迟不见踪影。失去政策支撑的市场初现塌陷:一个月间,碳酸稀土价格下跌50%左右,氧化镨钕下跌约30%,钨精矿下跌20%,精铟价格下跌30%……

  此次,传说已久的收储政策是否能够真的出台?

  小金属豆腐价

  2011年11月26日,商务部公布了2012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出口配额,钨、锑、铟、锡、钼等5种战略性小金属和贵金属白银出口配额共计6.28万吨,与2011年的6.42万吨相比,略有降低。

  这正切合了此前的一个业界传说:商务部正在调整稀有金属出口政策,预计其出口配额将以2%至3%的幅度逐年递减。

  按有色金属使用范围和产量分类,可统分为基本金属、贵金属和小金属三类。基本金属即所谓大金属,主要包括铜、铝、铅、锌等储量、产量和使用量都较大的品种;贵金属主要指金、银、铂等;而小金属,一般指除基本金属和贵金属之外的有色金属。其中,钨、钼、锡、锑、铟、锗、镓、铌、钽、锆,是涉及“十二五”国家战略储备的10种小金属;我国重点保护的稀土类金属,亦属小金属。

  从此次配额情况看来,不仅总量微幅下降,其中初级原料的配额量更是大幅收缩。譬如,2012年钨酸及盐类的第一批出口配额下降了67.27%,氧化钨配额也下降了13.24%,但钨粉及其制品配额却大幅提升了71.67%。

  这清楚表明了我国对稀有小金属的出口态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不再以简单、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面目出现。

  这并不足为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种有色金属产量,小金属产量占比虽不足5%,但却是现代工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矿产。

  长期以来,我国对小金属用途的研发有限,钨、钼、锡、锑、铟、锗等战略资源一直只是出口创汇的工具。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下放采矿权,各地出于对矿产利益的追逐,各种小金属和煤矿一样,都陷入了一哄而上、各自为战、有水快流的乱局。

  “金子卖了豆腐价”。小金属矿产市场需求量本来不大,严重供应过剩更是带来了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我国本该掌握的国际市场价格话语权彻底丧失。

  比如锡,因为储量有限,曾与钨、锑、稀土并称为中国“四大战略资源”。在上世纪90年代,锡作为中国优势矿产,产量一度占到全球1/3;但因大量出口,以及全球电子产业向中国转移,2005年后中国竟成锡短缺大国,反而大量进口。

  再如制作硬质合金必不可少、被誉为“工业牙齿”的钨。“中国正以65%的储量,支持着世界85%以上的钨资源供给,我国钨资源优势快速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甲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我国钨精矿产量接近10万吨,而国内消耗不足3万吨;全球稀缺的钨矿,我们却以氧化钨、钨酸盐、钨钎杆、粗钨丝等初级产品形式,大量出口到国外”。

  依照目前开采进度,我国钨资源仅能维持不到25年;而俄罗斯与加拿大的静态储采比分别达到100年和400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一些优势小金属,又是‘下一个稀土’,面临着行业混乱和开采失控的危机局面”,全国矿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吴荣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