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三农”关键词:强科技促生产惠民生


作者:方方    时间:2012-02-07





  2011年,在国内外环境较为复杂、农业成本持续上升、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形势,为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海口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杜鹰在会上强调,要“强科技,促生产,惠民生”,扎实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三农”工作两大任务:“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推进城镇化,扩内需促增长”将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在粮食生产“八连增”后,产量基数已经很高,各种支撑要素已绷得很紧,在高起点上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单产,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二是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抓住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必将为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的引领支撑能力还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依然薄弱。所以应尽快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记者了解到,尽管农业科技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到目前的53.5%,但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在会上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当前尤其要注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和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乡镇农技推广站是解决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应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另外,他表示,“农业种为先”,要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建立商业性育种体系、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强化市场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刘平建议,中央财政应向基层农业创新投入更大的支持,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研究所的项目立项、课题攻关等,应向基层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帮助。“特别是种苗的研发,如果更注重基层的需要,在自主创新、知识产权能够有所突破,就会改变种苗受制于人的状况。”他提醒道。

  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吉林省,同样感受到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存在不足。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闻国志对记者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发展农业科技,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他建议国家重点在农业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生物育种、节本降耗、节水灌溉、新型农药化肥施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工业化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

  在当前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城镇化,对于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更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当前,推进城镇化要着重解决好3个突出问题:一是农民工的进城落户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超过2.4亿人,绝大多数还难以在城镇安家。二是土地问题。一方面,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方面,农民合法财产权利还有待保护。另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农民土地,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还待加强。三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未来几十年,即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也仍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城镇化与农村发展还需要双轮驱动。

  高俊才就此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广阔的视野谋划“三农”工作。他解释说,统筹城乡发展,要把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元目标统一起来,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加快建立城乡平行、双赢的要素交换关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