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快递业的整合未来


时间:2014-11-12





  近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其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

  不难看出,《规划》中强调更多的是快递行业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而事实上,快递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平台之呼唤

  每个早晨,踏出家门的上班族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小区门口的街道旁,停着数辆不同快递公司的电动车,快递员们都把自己要送的快件拿出来放在一起,按所属社区分门别类,然后各自选择一个社区,把要送至该社区的快件装上自己的车,分头出发。临近下班时,他们在同一地点再次集合,将回收的反馈单据交还给彼此,对未送达的快件进行依次说明,然后各自返回公司交接,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完成了。

  除社区外,商务区内、高校门口等等有多个不同公司快递员出没的地方,均存在这种现象。据了解,这种终端层面的“运力微整合”,大多属于自发性质。常跑同一区域的不同公司快递员,一来二去相互熟悉了之后,经常采用这个方式提高效率,缩短自己每日奔波的路程。除此之外,一些快递公司还将保安处或社区小型超市开辟为快件收发站,这些均是当前自发性终端整合的最原始形式。

  从上述现象,似可管窥中国快递业产业链缺失的冰山一角。当前,我国快递业务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并且仍在快速增长中,然而分拣效率的长期低下,却极大地限制了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名熟练分拣员每分钟分拣邮件数也只有10件左右,而国内大多数快递企业还在使用人工进行邮件的分拣,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快递行业的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效率低下的分拣工作分属于各公司的独立作业,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无异于重复的成本支出。此时,如能有一行业信息平台,以统一的信息将各公司的分拣工作予以整合,下一步以网点和运力之整合予以对接,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则无疑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几年来,业内一直呼吁希望建立一套完善的快递信息平台,为快递业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最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服务。然而受技术条件所限,这一趋势终难寻踪迹,此外各快递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参与主体,也缺乏足够的能力和主观意愿搭建此类平台。在当下尚属自由竞争阶段的中国快递行业,探讨这一问题似有脱离实际之嫌,但纵观国际快递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方知此论并非空谈。

  科技催生新趋势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种名为“经纬度坐标邮件分拣法”的技术有望应用于快递行业。该项技术通过手机GPS等方式获得邮件收寄位置的经纬度坐标,分拣中心扫描邮件条码后进行全自动分拣。

  与传统的手写地址和邮编作为邮件收寄位置的惯有做法相比,经纬度坐标邮件分拣法只需要寄件人和收件人通过手机GPS等方式获得邮件收寄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然后,收件员把两个经纬度坐标输入计算机系统,再由系统计算出邮件从收件员到派件员的完整分拣路径,同时为每一个邮件分配一个条码标识。接着,分拣中心用设备扫描邮件条码,并依据与其对应的分拣路径从而进行全自动分拣。最后,派件员手持移动终端的电子地图,根据收件人的经纬度坐标来准确派件。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获取经纬度从技术上已并非难事。经纬度坐标邮件分拣法显然将极大地有助于用户更快、更准确地收发邮件。此外,这一方法还能防止个人信息泄密。目前以手写方式在快递单上出现的消费者姓名和地址,不时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诈骗形式。而使用经纬度坐标邮件分拣法,客户信息完全不会出现在邮件上,而是全程在计算机系统内。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经纬度坐标邮件分拣法不仅能帮助企业节约用于分拣的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其为未来的快递企业运营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大大小小快递公司不再采用各自经营的分拣模式,转而向第三方寻求统一的平台,以节省分拣设备投入、提高分拣效率,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提升各自的特色服务。

  具备如此优势之下,第三方服务平台,或许将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国际快递业发展的趋势之一,细观之下也符合我国“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导向。然而,其能否真正为中国快递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创造一种快递业新的运营模式,目前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外资的发力点?

  当前,中国快递业的竞争态势,很多时候仍体现为低层次的价格战,因为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价格是选择快递公司时的首要标准。近期,快递行业“国家队”中国邮政已将部分城市同城快递隔日件的价格降到最低6元,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业内人士预测,不同规模、服务水平快递企业之间的整合兼并,或许将在2014年至2016年之间发生并完成。随着国内市场的渐次全面开放,外资的入局将为这一过程带来更多的未知因素,中国快递市场无疑将呈现更加激烈复杂的竞争局面。

  然而,当9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后,各界普遍认为,外资对于本土企业的冲击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目前,“四通一达”把持着国内主要的电商件市场,与“四大”国际快递企业市场定位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外资快递在5年内将很难对国内快递市场产生太大影响,网点硬件不足是洋快递的软肋,将对其服务质量形成很大考验。易观智库分析师王小星也认为,中国快递企业目前在中国主要城市的仓储部署都比较完善,可以实现次日达甚至当日达。而外资企业没有这样的仓储部署,因此很难和国内快递企业竞争,所以冲击有限。

  由此看来,单从业务层面上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其相较于本土企业而言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甚至还有可能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像之前诸多行业所经历的过程一样,最终败走中国市场。然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第三方服务平台从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外资进入中国,亦极有可能以此为发力点,向中国快递市场发起冲锋,虽具体方式目前难以预测,但以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和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缺失现状而观,外资进入后的可选择余地也并不宽裕。另据了解,如UPS等国际快递巨头已经普遍采用了自动分拣系统,虽暂时难以覆盖邮件区县级以下区域,但在这一层面上,外资企业较本土企业而言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假以时日,如果本土企业在这一层面的竞争中迟迟未有反应,若干年后中国的业内外人士将为今时今日的短视乐观追悔莫及。

  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将是快递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在我国本土的快递企业中,仅有顺丰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了自动分拣系统。或许,对于处在今日发展阶段的中国快递业而言,规模和价格层面的竞争仍是重点,服务效率与质量层面的竞争才初露端倪,全面实现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目标尚属镜花水月。然而迟早,产业链中这缺失的一环将成为各方的必争之地。本土企业应该尽早谋定对策,在推动快递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黑马”的同时,促进物流业再上台阶,以此才能进一步搞活流通、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积极出力。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