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加速推进口岸物流建设打造大开放高效平台


来源:   时间:2010-04-07





九江城西港集装箱码头投运,鹰潭、上饶建成“无水港”,吉安至厦门、深圳铁海联运运行;赣台实现直航,韩国仁川至南昌定期包机开行;“关港联网”系统在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投运……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口岸建设步伐不断加速。


更加开放的江西,让世人看到了赣鄱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坚定信心;


更加开放的江西,对投资者和创业者充满巨大的吸引力。


“没有高效便捷的口岸平台,就无法构筑低成本的商务环境,就不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更不可能集聚开放的活力。”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


口岸平台、通道不断拓展,低成本优势愈发凸显


3月底,国务院批准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经济开发区、九江经济开发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喜讯让全省人民备感振奋。因为,这意味着我省招商引资拥有了更多更高的平台。


鹰潭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拆解加工区的获批,集中诠释了口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据介绍,由于口岸海关对申报进口的废铜不予转关,鹰潭铜拆解企业以往进口废铜,都不得不在沿海口岸报检清关,增加了物流成本。2009年9月,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及口岸部门的协调努力下,海关总署批准鹰潭铜拆解加工区第七类废物转关至鹰潭铜拆解加工区拆封掏箱验放。鹰潭“世界铜都”的产业集聚能力因此大为加强——经测算,以上海—九江—鹰潭的运输线路及鹰潭拆解加工区规模计算,当地进口企业每年可降低进口物流成本2亿元。


同时,这一通关模式的转变,还将产生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九江港将形成国际集装箱20万标箱的吞吐量;口岸港口装卸,铁路、公路运输等相关服务行业至少形成5亿元的产值。


2009年,我省铁海联运路线达到9条;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与九江城西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支线运输正式通航;抚州、高安等部分县市启动了口岸作业区的建设工作……


专家认为,口岸建设步伐的加快,必将为我省参与区域经济竞争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口岸效率提升,打造投资福地的“金字招牌”


口岸效率是反映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


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中,南昌海关 “小关大作为”,干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据统计,2009年,南昌海关积极创新通关模式,2小时通关处置率达94.1%,进、出口平均海关作业时间分别为2.33小时和0.52小时,通关效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领跑中西部海关。


提高口岸效率,全省口岸部门各有新招——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建立了更切合江西检验检疫实际的“1+3+N”分类管理体系,实现了科学、有效监管和快速验放。


省公安边防总队进一步推行边防检查“香港速度”,正常情况下旅客通关时间不超过45秒钟,港澳旅客不超过15秒钟。


…………


口岸效率的提升,为企业赢得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为我省大开放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打造了投资福地的“金字招牌”。


口岸发展步伐加快,大开放连通五湖四海


在大开放的涛声中,全省各地及口岸管理部门全力支持、推进口岸建设工作。


2009年,省商务厅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口岸作业区、口岸通道、口岸重大项目的建设。


设区市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吉安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铁海联运的若干意见》,对铁海联运经营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赣州市政府安排了一定的资金,鼓励发展多式联运、口岸中介组织,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口岸合作不断加强,与区域各方通关合作稳步推进,省内口岸部门之间合作日益紧密。2009年,我省交出了一份亮丽的口岸发展成绩单——


进出口货运量连续3年保持百万吨以上;年进出口集装箱突破10万重标箱;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连续3年超5万人次……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同时也是一份让口岸战线在欣慰中备感压力的成绩单——2010年,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号角中,该怎样为江西大开放的宏图添彩?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围绕降低企业商务成本,采取四方面措施抓好口岸物流通道和开放平台建设。”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开通和加密1条至2条国际(地区)航线航班,积极推进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航空货运枢纽中心和九江城西港区的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我省开通散货拼箱出口特殊通道和鹰潭废五金转关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国家有关部委对南昌物流保税区中心B型的正式验收;做好出口加工区的增设和扩建工作;完善现有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继续推进我省与沿海电子口岸的合作与对接。”


赣鄱大地上,如火如荼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伟业,正向社会各界发出热忱的邀约。而我省口岸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恰似一张象征开放进取、锐意发展精神的“江西名片”,展现着江西人民坚定的发展信念和执著开放的广阔胸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