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发展之初必定会经历一段摸索、徘徊的时期。近来,随着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下称“冷标委”)和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冷链委)的成立,行业内再次掀起了冷链及其标准规范的讨论热潮。
据悉,冷标委将成为国内所有冷链相关标准的归口单位,仍在筹备当中的冷链委也有望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冷链行业协会。行业人士认为,两个委员会的成立将一定程度上改善冷链行业不规范发展的现状,引导冷链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但是,若在短时间迅速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并不现实,我国冷链体系建设需要一个想当成的过程,承接政府、促进行业、服务企业仍是行业协会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
规范冷链物流一直是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呼声,但是从哪些方面开始着手、有无既能规范行业又能保全大部分企业的两全之策?这些疑问甚至盖过了呼声。
目前我国冷链行业的区域及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营模式粗细不均,企业间运作标准不一甚至相去甚远。部分冷链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并未使用冷藏车或对温度控制不精确,甚至棉被加冰块的原始运输方法也大量存在。导致这一现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标准不完善、相关部门对现有标准的监管力度不够;另一个是成本问题,这种运输方式与采用冷藏车全程打冷的规范运作相比,成本可降低30%~50%,甚至更多。例如,冷藏车从新疆到北京运送15吨葡萄的费用在3-4万,而经过预冷后用棉被运输只需要1.5万元左右。
前不久,在冷标委组织召开的《2010年中国冷链发展报告》洽谈会上,参会代表反映的意见也印证了上述原因。“现在冷链不是没有标准,而是现有标准不去执行。举个例子,比如按照标准建造的冷库一立方米租金可能要1元,而违规用地私建的冷库租金仅有几毛钱,大部分企业租赁冷库时肯定低价优先。那按标准建造的冷库运营怎么办?有何优势?国家和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惩罚措施,进行强势监管,结果间接鼓励甚至纵容了这种现象的发展。一个行业的品质要提升,必须严格标准。”物美商业集团供应链总监冯劭桐指出。
就此问题,专家也提出这样的担忧,一旦将行业标准提升,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会导致冷链企业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此番担心不无道理,标准的出台意味着企业要改良基础设备、优化经营模式,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冷链行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有资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匮乏,企业周转资金有限,而且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对短期内的成本提升企业可能难堪重负,甚至出现倒闭风险。
但是客观来讲,冷链标准的制修定却又迫在眉睫,而其从行业长远发展出发,标准起点绝对不能过低。根据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l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值在100亿美元左右。从食品的安全和健康角度考虑,随着冷冻加工品种类的增加,易腐食品的储运分销必过程的温度控制须得到充分重视。疫苗等医药产品的运输和储藏温度更是及其敏感,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
行业专家表示,标准必须尽快完善,而且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应结合国内现状既要考虑现在也要着眼未来,不能过高大部分企业都无法达到,同时也不能因为部分企业无法达到而降低。
相关部门出台的标准必须得到企业支持,进行严格监管,否则形同虚设。对于标准引发的成本问题需要多方面寻找平衡之策,国家政策应是调节的关键。一方面,国家应该鼓励冷链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改造,并给予一定资金、税收方面的支持。对不按标准经营,破坏行业风气的企业要予以适当惩罚甚至取缔,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大型企业之间可以强强联合,冷链产业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优势企业也可以对发展滞后的企业进行兼并。总之,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改善行业风气,使冷链产业向集约化、正规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来源:慧聪暖通空调制冷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