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信息化问题探析


时间:2010-06-13





  进入世纪以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方兴未艾。电子商务活动已经形成一股浪潮,迅速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域,在这一过程中,物流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电子商务提高了物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使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化对物流有重大的影响。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进行铺垫,90年代中后期进入发展阶段,近年来虽然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发展也十分不平衡

  1.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也比较低。信息化水平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个调查结果。

  2.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虽然近年来等软件飞速发展,但是至今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非常适合中国企业的第三方物流软件。这主要是因为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以至于中国物流信息化尚处于一个艰难的摸索阶段,不管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还是实施企业战略的中低端人才,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显示能力不足,决策层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中低端人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合起来,技术或物流信息化的推进也因此步履维艰。

  3.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企业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加,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使得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行业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4.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缓慢。目前,我国物流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尚不如意。据调查,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有12.5%,在中小企业基本上是空白"基础研究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5.物流软件供应商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物流软件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个热点,所以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企业不胜枚举,多则易杂。因此我国物流软件存在良荞不齐的问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