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ECFA时代:海西“抢鲜”两岸海运业合作


时间:2010-07-08





  近年来,大陆外派劳务事业快速发展,厦门凭借其独有的港口、教育等优势,海上劳务已占到本市全部外派劳务人员总数的95%,可以说,海员外派已成为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0年,厦门海隆即为台塑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船舶零星配备了十几名船员。由于签署ECFA之前,两岸缺乏直接进行船员输出的渠道,因此海隆与台塑海运的合作,用另一种方式打开了大陆船员通往台湾航运市场的大门。

  在两岸海运业这种从摸索开始的交流合作中,台湾船东的人力需求得到了满足,也逐渐拓展出两岸船员劳务输出的市场。据台塑海运的高专赖金池介绍,目前两岸向外输出海员大约只有4万人规模,而在菲律宾,这个数字高达20万。制约两岸船员输出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两岸的船员英语能力欠缺,成为船员输出中的软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海员外派事业的发展,打造高素质的外派海员队伍,对两岸而言至关重要。


  在厦门海事局船员处处长胡少正看来,两岸联合举办高级船员海事英语培训班,就是厦门抓住机会、在两岸海运业的合作中先行先试的体现。台塑海运历来重视船员培训,这次由两岸携手,既是为大陆外派船员提高 “附加值”,也是为台塑等台湾海运企业培养人才。据悉,培训班将以厦门为基点,辐射大陆各地两岸合作劳务企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