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骅市区以东22平方公里的区域,大片的盐碱地一改往日的荒凉与沉寂,多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大型施工设备起降往返,施工人员挥汗如雨。
“我们将建设一个生态宜居、服务优良、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市——黄骅新城。”对于这片土地的未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董传玉有着美好的期待:“‘智慧水城’,一个崭新的名称将成为黄骅新城的代名词。”
在盐碱滩上建设港、业、城协调发展的新城
2007年7月,沧州渤海新区正式成立。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发展大城市,渤海新区三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将黄骅推上了国内外瞩目的“T型台”,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已摆在其面前。“如果把渤海新区比作一列高速前进的列车,那么黄骅综合大港就是‘发动机’,临港产业就是‘加速器’,城市则是‘车厢’。港、业、城,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依托、良性互动。只有加速建设宜居、生态、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城市,才能为推动港口和产业的大发展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更为持久的支撑。”董传玉这样理解港口、产业与城市的关系,“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带业,是黄骅发展的核心战略。”
但是,现在的黄骅只是一个拥有15万居民的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偏小、功能不强,难以承担起渤海新区整体发展的重任。是对现有城区进行改造提升,还是在港口边建一座新城?对现有城区进行改造,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港口、产业来说,无异于小马拉大车,动力明显不足。如果依托港口发展城市,最初阶段或许能起到节约成本、工作生活两便利的作用,但从长远发展考虑,港口在发展、产业在聚集、城市在成长,港口、产业与城市争夺空间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不仅起不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反而相互之间会形成掣肘。
站在世界城市发展前沿,沧州市和黄骅市的决策者对国外滨海城市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后,重新审视这片充满魅力的沿海区域。港口虽然距黄骅市区40公里,但如果建设几条高等级公路,不就可以缩短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吗?另外,黄骅市区同其周边的中捷、南大港城区呈“品”字形分布,如果将这三个城区进行有机整合并实现组团发展,先天良好的空间布局,再加上科学规划和积极对接,不就可以在这一区域建设一个总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可容纳100万人口,港、业、城既分离又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新城吗?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黄骅市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编制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了“先东西,后南北,大聚合”的城市总体发展思路及黄骅新城近中远三期发展目标。
近中期,黄骅城区重点向东发展,并与中捷城区对接;中捷城区重点向西发展,最终与黄骅城区在空间上连为一体。黄骅新城起步区位于这两个城区中间,通过东西扩张,成为二者对接的桥梁。黄骅、中捷城区对接后,形成一个大的城区,与其北部的南大港城区形成“吕”字形布局。
中远期,黄骅、中捷城区在进行东西向对接发展的同时,向北拓展,实现与南大港城区的对接。届时,三个城区将形成功能合理、科学有序、生态宜居,既集约又高效的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
高起点规划,打造缺水地区“智慧水城”
今年初,向社会公开展示的黄骅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将一幅新城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高楼林立、曲水绕城、绿意融融,明确的功能分区、宜居的城市环境,让居民享受到更舒适、更便利的生活……
美好蓝图带给人们的是惊喜,体现了决策者的深谋远虑。
早在两年前,黄骅市就开始着手构建新城规划及发展战略,计划用10年时间将新城建设成我省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将这片广袤、贫瘠的土地变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崭新城市,黄骅市邀请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4家国内顶级设计单位开展了设计竞赛,并最终确定由同济大学对其他几家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和深化。同时,还邀请全国一流的设计单位对4大类、25个城市专项规划和部分重点区域进行了详细规划编制。
站在80平方米的黄骅城市总体规划沙盘前,黄骅市建设局局长赵金忠为我们描绘了占地110平方公里的黄骅新城的未来。
未来的黄骅新城,将是一个“一主两副环状聚集”的城市发展格局。“一主”,即城市主中心,布局于南排河沿岸,将对现有自然河流水系进行改造利用,引入南大港湿地部分水体,形成水绿交融、现代化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中心区景观。“两副”,指黄骅副中心与中捷副中心。黄骅副中心在现有城区基础上经优化改造提升形成,是新城建设起步阶段依托的主要服务中心;中捷副中心也是在现有城区基础上形成,主要服务于中捷片区。“环状集聚”,即通过城市环路及其他干道有效联系黄骅、中捷及南大港的部分区域,将当前分散的城镇空间进行有效整合与提升,形成集聚、高效、科学、有序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
在城市发展总体架构基础上,黄骅新城的建设将着力突出“智慧+水城”这一鲜明特色。“突出‘创新’,着眼长远,始终如一地坚持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智慧水城’,是黄骅新城设计和建设的灵魂。”赵金忠如是说。
为何在“水城”前加“智慧”二字?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吴佳的解释是,“因为新城不仅将汇集众多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而且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承担起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提升的重任,为城市注入文化和才智。此外,打造智慧城市,不一定都要一窝蜂去搞IT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和创新。”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骅是个只有苦咸水的缺水地区。水,是城市发展的特色要素。有水,城市才有灵性;无水,何以打造“水城”?但作为设计师的吴佳则认为,黄骅位于河北东部,虽缺乏淡水,但地表水系多,地下水位埋深浅,挖上几米,就有水涌出,具备打造水城的天然优势。“将苦咸水作为景观用水,不但颜色微蓝,感官漂亮,而且不易变质,方便管理。”
大手笔建设,白纸上绘出魅力新城
在黄骅城区与中捷城区之间,是16.2平方公里尚未开发利用的大片土地。这片被划定为新城起步区的地块,由商务休闲区、科教园区、综合服务区三个功能区组成。过去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如今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开发商纷至沓来,最多时我一天就接待了9批。”董传玉说,“但我们并不是‘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而是通过竞争,吸引资质最优、实力最强的大集团、大企业、大公司。”
2009年,黄骅市投资26亿元完成了三横两纵39公里的新城起步区路网建设,将黄骅与中捷两个建成区连成了一体,初步构建起了新城起步区的主体框架。今年,他们又在新城实施了总投资近100亿元的10大城建基础工程,同时,加快了供水、排水、绿化、亮化、电力、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提高新城品位,他们在商务休闲区内扩建了高尔夫球场,并建设了五星级酒店。这两大项目占地5平方公里,具有休闲娱乐和商务接待双重功能。高尔夫球场扩建工程已于5月开工建设;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现已封顶,10月可交付使用。
同时,百万平方米高档住宅楼即驻港企业职工住宅区一期建设项目启动。目前,已挂牌出让居住用地410亩,可满足36万平方米的建筑需求,其中1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
……
一个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新城起飞搭建起了平台。“作为沧州渤海新区‘三张大牌’之一的黄骅新城,将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董传玉对黄骅新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来源: 河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