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业成本剖析研讨会”在芳村金海马家居博览中心召开。与会专家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不能再依赖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来支撑中国家具的成本优势了。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家具的核心竞争力,保证成本优势,就必须走一条行业资源整合的道路……
低成本优势:驶上行业资源整合道
由于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海绵、木材、钢材、以及运输价格都涨了,家具制造的成本自然也要上行。从市场反馈的情况看,一些实木家具目前已经开始涨价,其中红木家具的价格涨幅最大,有的地方市场涨幅达到30%左右。高档欧式风格的实木家具销量很好,涨幅也达到了10%左右。
虽然家具涨价还不是普遍现象,但有专家表示对家具不涨价的担心:不涨价,厂家成本压力太大,阻碍行业发展,另外,可能导致有的小品牌家具为了抵消原料涨价的损失而偷工减料。
从市场销售情况看,家具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与品牌上。对于缺乏品牌的中国家具而言,如果由于成本的原因,价格上涨后,还有没有竞争力呢?
综观家具业20多年的发展,大多数的家具商都是民营企业,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造了很多小木匠发展为大老板的“神话”。但是,“反倾销”、原材料涨价的接踵而至,中国家具的“个体户”时代基本上已经宣告结束。
中国家具向何处去?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家具的低成本优势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保持,但时间不会太长。
中国家具必须要开始走一条行业资源整合的道路,才能继续保持品质优异、价格低廉的竞争力。
市场困局:厂商分离销售模式
本次大会上,国际家私装饰(香港)协会资深顾问陈清华教授提出的观点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陈清华指出:“目前家具销售网络与销售模式的局限,是真正阻碍中国家具市场发展的关键。”
随着近年家具行业发展,家具生产量越来越大,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目前为了“争吃”,大家只顾“宁可让利,不可让市”,进行盲目的降价竞价。这虽然能解决一时的竞争势态,但不能真正解决市场的困局。
在销售的网络上,目前一个厂家的产品只能供给某个区域城市的一个商家,因为同一城市多布几个不同商家的点,商家会在同一城市的市场进行价格竞争。而只能局限一个商家的营销,就完全取决于该代理商家的心态和能力。该代理商接受了厂家的地区代理后,由于自身的财力限制,不能够延伸扩展布点。产品好销时,厂商的经销关系就稳定些。产品不好销时,不但厂商间互相埋怨,甚至很容易各走各路。厂商之间在产品上是供求的衔接,但在经济上没有效益实质的关联,没有延续性的关联。因而也是目前家具市场松散无序,缺乏长远发展,无意投放资金营造市场品牌的关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