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航运市场仍将面临运力过剩问题


时间:2010-11-17





  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SISI)和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KMI)共同举办的“2011年世界海运市场热点与展望”论坛在上海举办。与会人士共同分析交流了中韩两国乃至全球的航运发展情况,主要聚焦于三个传统市场———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油运市场、干散货市场,及一个新兴成长市场———东北亚邮轮市场。   

  会议认为,全球邮轮市场正在东移,亚太地区游轮旅游市场开始快速升温。未来日韩南部市场可能继续维持目前短程航线若干年,而中国可能出现的本土邮轮将加快邮轮目的地区域市场的发展进程,市场细分趋势可能到来。台湾受到海峡两岸旅游市场强有力的推动,将给上海、厦门、舟山、广州等港口的邮轮码头带来发展机会。中国邮轮市场受到规模推动、政策释放、假期出境、包船营运等方面的强大推动也将加速发展。

  2010年油运市场将处于极度低迷状态,由于严重的运力过剩状况已成定局,因此石油消费量是否增加是决定油运市场的关键,能源消费激增的新兴经济体的原油进口量变化将尤其值得关注。

  2010年国际干散货海运量同比增长明显,铁矿石海运量增长尤为突出,炼焦煤价涨势强劲,动力煤价格相对稳定。预计2011年由于贸易量的上涨,干散货海运量将继续上涨,中国铁矿石进口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亮点,而炼焦煤海运量也将有所回升,小宗散货海运贸易量也将逐渐回暖。各船型运力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新船交付量仍将保持高位,2011年运力过剩的压力将继续增大,供求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整体市场将处于弱势并将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

  2010年集装箱市场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而集装箱船订造市场回暖或上升的趋势不大。集装箱运输市场供求状况经过了2010年低谷,呈触底反弹形式,相比货物增加而言,运力增加相对缓慢,船公司为了克服市场萧条,有意识地进行了船队减速航行,但2011-2012年8000TEU级以上的集装箱船的交付量将会持续上升,所以有必要做好应对2011年以后运力井喷的准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