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高铁建设不减速


时间:2011-07-01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条高铁秦沈客运专线通车,由此开启了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序幕。截至2011年6月,八年来,共有19条高速铁路通车运营。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后,高铁项目搁浅、减速的猜测未曾停止,不过包括现任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内的多位官员在公开场合均表示,高铁建设仍按规划进度进行。根据2008年铁道部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截至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规划目标为12万公里以上。

从无到有

 

按照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新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铁路即为高铁。按照这个定义,经过六次大提速后的中国铁路主要干线已经达到高铁标准,目前在既有线路上跑的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便是高速列车。

2003年10月12日,第一条高铁秦沈客运专线通车,全长404公里,总投资约150亿元。在此半年前的3月,刘志军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

上任伊始,刘志军便提出“铁路要跨越式发展,包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铁路建设,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快速提高装备水平”。 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从此铁路建设驶入快车道,其中包括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中国高铁亦起步于此。

2006年,京沪高铁正式立项,运行最高时速已从原先的300公里被调整成380公里,就此高铁发展之路被再次打开。

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高铁的发展再提速。当年铁道部投资3376亿元,与2007年比几近翻番,2009年基建投资增至6006亿元,2010年增至7091亿元,2011年预计7000亿元,此外购置机车等设备更新将达1260亿元。

高铁建设大提速

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该《规划》首次确立了“四纵四横”的客运专线网。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铁道部迅速调整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2010年3月,铁道部宣布,将在接下来三年时间里,投资9000亿元建成9200公里高铁。

同年,3条高铁开通,分别是4月18日开通的合宁客运专线,2008年8月1日开通的京津城铁和2008年12月24日开通的胶济客运专线。

2009年和2010年高铁开通速度全面加快。2009年共有5条高铁开通。2010年则有8条高铁开通。

今年还有2条高铁将通车,分别是广珠城际轨道和6月30日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通车。

资金投入多元化

高铁的高速发展伴随着高额的投资。根据铁道部的数据,全国高铁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5年开始连年剧增,从2005年的1364.3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426.52亿元,基本建设投资从2005年的880.1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074.59亿元。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约3.5万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的2.2万亿元投资,增加了1万多亿元。

投资大增随之而来的是负债高增长。据统计,2008年为0.67万亿元;2009年为1.33万亿元,贷款骤增3000亿元(负债率为53%)。而对于2010年的负债,在今年6月13日铁道部举办的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表示,到2010年底,铁道部资产负债率应该在57%。

据报道,2011年铁道部至少要还本付息1800亿元,比2009年增加2倍以上;从2012年开始更加恶化,2009年、2010年投入运营的高铁将在2012年进入付息阶段。

对于高铁建设的未来资金投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堃认为,铁路发展滞后与管理体制、机制有一定的关系,未来铁路发展,要加快铁路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改革,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实行分类管理的政策,对于公益性线如青藏线等西部地区的线路,应以政府为主,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投资、价格和补贴等体制和机制;对于煤运通道如大秦铁路8.13,-0.06,-0.73%等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铁路,应以市场化筹资渠道为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发展铁路。因此,发行股票、社会资本的进入都是可行的。

国家高铁网络大框架

2011年2月,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当时一度引起媒体质疑,怀疑高铁建设是否会因为刘志军的落马而减速。

但铁道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刘志军落马不会立即拖慢中国的高铁速度,高铁建设仍将按照既定的步伐,继续发展。

在今年的“两会”上,铁道部新任部长盛光祖也表示,“刘志军案”不影响中国高铁建设速度。高铁的建设速度不会慢下来,国家已经制定了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将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对于未来的铁路建设,在今年4月26日纪念詹天佑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铁路改革的关键阶段。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的铁路网。

盛光祖表示,到201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

截至今年7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京沪高铁已相继开通运营。截至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新建高铁4674公里,运营高铁里程居世界第一位,铁路总营业里程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其实高铁的未来取决于政策的制定,在没有新政策的情况下,对于未来的规划基本都能在都只能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找到答案。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此外, 2010年8月6日出台的《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从2010年起至2040年,用30年的时间,将全国主要省市区连接起来,形成国家网络大框架。

在今年1月15日,在全国铁路春运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介绍称,我国将以省会和中心城市为重点,新建和改建铁路客站1015座,构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届时,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

而随着高铁的发展,似乎原来的动车没有了用武之地,未来高铁将全面覆盖已有的动车吗?

对此,李堃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铁路发展滞后,导致交通结构的失衡,也造成了物流成本的偏高,铁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优越条件,符合中国国情和交通发展的方向,因此,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快速铁路网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一个热点,未来中国高铁将快速发展。从高铁发展规划看,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建设高铁,但是否将代替所有动车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过分超前、一刀切肯定是不可行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