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抱团取暖"到发展迅猛 交响乐的"中国力量"如何崛起?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时间:2017-04-21





  5月1日,建团不足半年的苏州交响乐团将首次走出江苏,在指挥陈燮阳率领下,登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演“大众贝多芬”专场音乐会。这是东艺2016/17演出季中第9支,也是最后一支亮相的中国本土交响乐团。


  一直将高水平交响乐演出作为重点的东方艺术中心,几乎迎来过世界上所有顶级交响乐团。尝遍西洋交响大餐的上海乐迷耳朵“刁”、难“伺候”,9支中国本土交响乐团此次接踵带来17场“中国力量”音乐会,无论对于剧院还是乐团来说,都可谓一种挑战,这其中包括沪上本地上海爱乐乐团9场系列音乐会,以及北京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黑龙江交响乐团、陕西爱乐乐团、江苏省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和苏州交响乐团等8支外省市职业乐团轮番登台。


  职业乐团数量猛增,还差什么?


  “中国本土交响乐团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介绍,三五年前,国内职业交响乐团数量约在30—40家。去年,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统计,国内职业乐团已达72家,不仅各省拥有自己的省级交响乐团,不少发展良好的城市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交响乐团,如宁波、杭州、珠海、温州等,去年12月31日完成首场演出的“苏交”则是其中最年轻的一支。


  交响乐在中国迅速发展,与城市经济起飞、文化需求增长密不可分。“拥有一支自己的交响乐团”成为一种城市梦想——当今世界,大多数知名城市都拥有优秀的交响乐团,人们也常常通过评判某一交响乐团的演出水准,来感知该乐团所在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曾长期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的陈光宪感慨,过去,职业乐团“掌门人”聚在一起常戏称是“抱团取暖”,由于投入不足、演奏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演出质量很难提升。如今,这一状况在慢慢改善。随着社会对文化事业的日益重视,政府投入加大、市民素质提升,交响乐团的演出水平与观众参与互为因果,水涨船高。


  在陈光宪看来,决定一支交响乐团发展的根本仍是演出质量的提升,这有赖于资金支持,也需要本土人才的成长储备。作为新成立的乐团,“苏交”采用60%乐手从国外聘请的方式,希望通过成熟乐手的传帮带,慢慢提升本土乐手比例。“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大批海归执起教鞭,国内音乐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水准越来越高,但独奏水平不俗却欠缺配合仍是短板。可以说,技术、音准、速度都没问题,但要加入一支交响乐团,仍旧欠些火候。”


  北京交响乐团团长助理周晓南提出,“与世界名团相比,在北上广的大团,如爱乐、国交、上交,实力几无差距,而一些地方乐团水平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丰富曲目量,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加紧训练。”


  国际名团频频踏足中国,如何与之竞争?湖南交响乐团团长肖鸣认为,名团来访并不可惧,本土乐团可以在演出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世界名团,包括演奏一些本土原创作品,或邀请世界名团共同合作、加盟演出。


  “各个城市的音乐厅越来越多,用什么来填充音乐厅的日常运营?”陕西爱乐乐团团长崔炳元提出,常态的文化生活才是让市民的欣赏水准从量变到质变的途径,这就是本土交响乐团可以一展身手的空间。不少乐团将普及性演出作为全年演出的重点。“我们做了10年公益性演出,这为我们在江苏争取到了很多观众”,江苏省交响乐团团长吕军说。


  就算“贴钱”也要演,吸引力何在?


  与国际名团相比,中国交响乐团的差距何在?陈光宪举例,欧洲、美国的著名乐团,往往一套曲目可以演三到四场,而中国本土交响乐团一套曲目通常只能演一场。交响乐在西方历史悠久,中国仍是新兴市场,但近年来中国交响市场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走到欧美音乐厅,白发苍苍的老年观众是主力;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投入交响乐的怀抱”,这样的反差令不少来到中国的知名指挥家断言,交响乐的未来在中国。


  “受经济滑坡影响,包括唱片业不景气,不少历史悠久的西方名团近些年或多或少遭遇了危机。”陈光宪说,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中国交响乐向上的发展势头蓬勃。崔炳元认为,目前国内乐团生存发展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机遇更为宝贵,从业者必须紧紧把握。


  为支持本土乐团登台,东艺为此次来沪的乐团提供了减免场租等优惠。尽管如此,乐团长途移动依然开销不小,但多家乐团团长提到,来参加“中国力量”系列演出,“就算贴钱也愿意”。浙江省交响乐团团长陈西泠说,中国交响乐有责任、也应当在世界形成自己的流派,希望东艺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中心地位,推动和培育本土交响乐团的中国音乐创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音乐高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交响需要更多有利于传播和交流的演出平台。国家大剧院隔年举办“交响乐之春”演出项目,每期邀请全国十多支交响乐团进京演出,同时确定一个主题,每个团都认领作品。周晓南说,这样的策划能通过比较看出各团的水准,有利于各团互相学习、切磋进步。“希望更多的剧院能为本土乐团提供规模化、系列化的演出机会,依托剧院整体宣传和对票房的把控,给予本地化的建议,包括适合上演哪些曲目等等,和乐团共同完成票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成国际手机动漫规则制定者

    3月16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标准号T 621)。该标准由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是中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这是文化领域中国科技、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2017-03-24
  • 网络文学出海 会成为中国的“新文化现象”吗?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数字阅读的门槛。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经过20多年积累沉淀,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和一系列高质量网络文学作品。借助海外翻译的二次传播,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球文创领域里异军突起,成为一种值得...
    2017-03-28
  • 2011年至2016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293个

    “2011年至2016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293个,文物入境展览累计116个。”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27日在京表示,文物进出境展览日益受到国家元首的高度重视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丰富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对话的“重头戏”。
    2017-04-06
  • 中国文化贸易与文化双创大会5月举行

    为了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全社会文化创新创业高潮;以构建文化产业全产业链为思路,打造文化生态体系。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将于5月9-11日举办中国文化贸易与文化双创大会。
    2017-04-10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