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音乐产业大会于12月16日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本届大会以“最好的时代”为主题,汇聚了中国移动咪咕音乐、中国联通沃音乐、中国电信爱音乐、百度音乐、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无限星空、36氪等200多家音乐公司、影视、互联网公司、泛娱乐公司代表,100多家媒体代表共聚一堂,携手合作伙伴和业界同仁,聚集国内外音乐领域各路精英,探讨2016年行业热点及音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打造音乐全产业链生态圈,为音乐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北京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王野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中国音数协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京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音像电子处副调研员郑加可等相关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音乐产业联盟成立
第三届中国音乐产业大会上发布了中国音乐产业基金,而本次大会的重头戏当属中国音乐产业联盟的发布。由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联合中国电信爱音乐、中国联通沃音乐、百度音乐、网易云音乐、一下科技、京东众筹及音像、掌趣科技、乐视音乐、亚杰商会、无限星空等在内的十余家机构共同发起中国音乐产业联盟。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野霏讲到,政府力图打造一个符合音乐产业发展的环境,净化市场的秩序,为音乐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对于音乐产业的发展,他指出现如今三个目标。第一,为市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第二,让制造者和传播者有好的投资收益,应该有回报。第三,鼓励原创。
唐月明
联盟发起方、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负责人、无限星空音乐集团创始人兼CEO唐月明表示,中国音乐产业联盟从2015年3月份开始筹备,经过了十余次的研讨、沟通会议后逐步成型。同时他表示,音乐行业内信息不通,产业链条过长,急需音乐产业各机构一起努力打通产业链,资源共享,并且现今音乐行业,包括音乐人,艺人,音乐作品,现场演出正在走向优质内容IP版权化的趋势,为了推动音乐产业发展的更好,实现资源共享,中国音乐产业联盟将打通音乐产业链的上下游,为音乐产业链连接共享及跨界与泛娱乐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合作给予支持。“我们聚集了10余家估值过百亿的行业领先机构和公司,过千亿的中国音乐产业联盟发起成员共同打造中国音乐产业联盟。”
音乐产业“最好的时代”来了?
论坛当天包括著名音乐人谭伊哲、中国联通音乐运营中心总经理李海鸥、中国电信天翼爱音乐公司副总经理吴三阳、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京东众筹事业部流行文化负责人高雷、京东音像总经理娄伟等发表了自己对于音乐产业的看法以及经验分享,其后更是与大洲影视、一下科技、明嘉资本、热波传媒共100多家音乐、影视、互联网等各领域领头机构负责人一起对音乐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在探讨音乐产业内容的崛起时,众位嘉宾指出内容变现与跨界融合是音乐产业最好时代来临的标志。音乐的关联性强这一特点,让其通过内容衍生出很多的产品,虽然在内容付费层面,目前音乐稍微弱一点,但是让内容迁移到其他门类,进行商业模式的售卖是音乐产业更好的选择。同时,为了推动内容的发展,百度音乐、一下科技、鼎晖资本以及北电五度基金负责人同时表示各家机构将在2017年分别投入数亿,共计20多亿的资金对原创音乐内容进行扶持。
而说到版权大战,数字音乐生态布局时,众嘉宾表示,版权是行业的盾,是规范音乐产业的过程,让行业建立起来新秩序,大家在版权大战的过程中要找到共赢的渠道,同时也要重视用户体验,根据市场的变化,版权策略最终会调整回归到理性的状态。
音乐资本论环节中嘉宾们说到,持续性的优质内容输出,更能吸引到资本的关注。强势的内容生产者,同样也是资本的承载者。在资本的支持下,音乐产业会发展得很好,但是需要注重避免出现经济泡沫。
在谈到艺人培养与粉丝经济时,好妹妹经纪人表示,作为一个非传统经纪人,与艺人之间更应该称之为合作的关系。引发了大家一片共鸣。而关于当下最火热的粉丝经济,大家提出在内容行业中,更多的应该是通过内容去形成变现。
在现场演出与独立音乐板块,嘉宾指出,现场音乐最重要的是,第一是内容要丰富,第二是互动性要强,第三是体验感要好,但是现场音乐目前面临着缺少好乐队、内容非常匮乏的局面,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做好全新的模式。
此外,众位嘉宾还针对“音乐IP的衍生及跨界”、“音乐社交、直播与众筹”、“音乐教育与行业人才培养”“中国音乐国际交流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论坛公布了2016音乐产业年度贡献奖;与36氪创投助手合作的音乐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包括学音悦、有票、火星数娱等10多个项目进行了路演,Star VC、天星资本、宋城演艺、小米科技、华录集团等上百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在现场对项目进行点评,并与项目方达成合作意向。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