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傍名人”能否从此画上句号


来源:中国商报   时间:2017-01-18






  商标作为区分商品来源的标志,一直是商家用以吸引消费者和积累商誉的利器。但现实中有的商家将明星、电影角色名称等注册为商标。


  “乔丹”、“007”、“哈利波特”等名字都曾经是抢注对象。日前,随着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些行为将被严格限制。


  由于现行商标法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八种情形”中,并不包括不得将公众人物姓名注册为商标,于是,不少商家就钻起法律空子,“搭便车”抢注公众人物姓名为商标。这种现象不但损害了公众人物的权利(主要是姓名权),同时也助长了一种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极不利于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不久前,最高法对“乔丹”商标案宣判:因争议商标的注册损害了迈克尔?杰弗里?乔丹对“乔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权,违反商标法规定,应予撤销。这一判决给企业界上了一堂商标普法课。而在该案宣判后随即出台上述规定,显然是要以制度形式限制商标“傍名人”现象。


  根据规定,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等申请注册为商标,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其他不良影响”,即公众人物姓名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这一方面可以指导和规范各级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另一方面对热衷于“傍名人”抢注商标者是一种警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家需要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甚至有人认为商标“傍名人”现象,反映出在市场经济中商家品牌意识的提升。


  但在笔者看来,商家注册的商标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商标“傍名人”,恰恰说明这种商标只是投机取巧,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内涵。这次发布的规定在保障公众人物在先权利的同时,也能促使商标抢注现象回归理性,给长期以来浮躁的商标抢注现象泼了一盆冷水,有利于提升商家的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从这个角度而言,规定具有多重价值。但是,规定的发布能不能让商标“傍名人”现象从此画上句号呢?


  应该说,聪明的商家不会再去“傍名人”抢注商标,因为一旦被自己抢注姓名的“名人”起诉,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注册商标、包装品牌的努力都可能白费,还有可能付出其他代价。但是,不排除某些人、某些商家仍顽固不化,还有钻漏洞、“傍名人”的投机心理。


  这是因为,规定主要适用于法院审理环节,如果受侵害的公众人物没有通过法院来维权,规定则起不到限制作用。有法律界人士坦言,这类案件“打官司从起诉、审理到判决,若再从一审打到二审,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诉讼费用等成本往往会非常高”。这可能会影响某些“名人”的维权决心。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商标“傍名人”,除规定指导法院审理外,还应该从商标注册环节入手,即商标注册部门应该杜绝注册商标“傍名人”,要做到这点还需要完善我国商标法——把公众人物姓名明确纳入商标禁止使用范畴。如果商标注册环节能够杜绝商标“傍名人”,就能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此外,该规定还对影视作品及角色名称能否用作商标、山寨商标混淆视听怎么破等问题作出明确表述,值得肯定,也有利于遏制某些投机行为。但在规定之外,还需要通过完善商标法,从商标注册环节就对抢注者说“不”。简言之,法律越完善,执行越前置,越利于减少纠纷,节省司法资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