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档影片《美人鱼》超30亿元的票房让更多的资本瞄准了保底发行。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16年公开票房保底的影片达到11部,对影片进行保底的资本也有耀莱影视、微影时代等影视制片发行公司,以及快鹿集团等金融投资公司。但从票房来看,并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复制《美人鱼》的成功。11部保底发行的影片中只有4部电影达到预期。尽管受票补减少、观众回归理性等因素影响,2016年国内电影市场增速放缓,但过半保底发行影片没有达到预期仍然让2017年保底发行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超六成影片未达保底金额
从2013年华谊兄弟为《西游·降魔篇》保底3亿元起,保底发行开始真正进入国内影视市场。而《心花路放》、《后会无期》等影片的票房成功,也让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采用保底发行模式,保底金额和门槛也开始不断攀升。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2016年公开票房保底的影片已经达到11部,保底金额达10亿元的影片就有6部。不少影片甚至在成片之前就拿到了保底协议,如吴京执导的《战狼2》还未开拍,北京文化就以8亿元为其保底;《梦想合伙人》开拍之前,也已和恒业影业达成3亿元的保底协议。
从票房来看,并非每一部影片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公开资料显示,11部保底发行的影片中,仅《盗墓笔记》、《火锅英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美人鱼》4部影片达到保底金额,其余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不乏一些由热门IP改编以及极具明星效应的影片。如博纳影业10亿元保底《封神传奇》,最终票房仅2.84亿元;恒业影业4亿元保底《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最终票房仅1.56亿元;而提前签订保底协议的《梦想合伙人》最终票房仅8099万元。
新元智库创始人刘德良认为,保底发行是制片方和发行方基于对市场竞争的需求而开发出的交易模式。通过保底发行,制片方可以降低风险,并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下一个电影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发行方也希望能借此争取到优秀影片项目,提升自身的发行规模,并收获更多的票房收益。从市场角度来看,保底发行这种交易模式的产生有其出现的合理性和必然性,2016年电影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状态下,票房收入达到或者未达保底金额也是正常的市场结果。
资本过热反致成功率低
纵观当前的电影市场,有太多的资本进入保底发行这一领域。不仅涉及微影时代、恒业影业等电影制片发行公司,也涉及快鹿集团等投资企业。过多的资本涌入对于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电影产业来说并不乐观。在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总监刘建峰看来,不仅国内的电影市场面临泡沫化,一些非老牌的电影企业对电影市场的预期也是泡沫化的,仅凭借《美人鱼》保底发行的现象级成功,就认为保底发行领域有商业化机会。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冷静思考当前电影市场真实的水平。从影片《叶问3》重复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操作中可以看出,当前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的缺陷和弊端。
刘建峰对此表示,对于资本方来说,他们想通过保底发行收取更多的回报;对于第三方平台来说,则是想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些基于非电影元素的考虑,使得这些平台、企业在保底发行过程中是通过补贴等方式,而不是加强影片内容制作、宣发等渠道让影片达到预期效果。某种程度而言,这会使当前的电影市场变得屈从和盲目”。
“资本的驱动过猛,使得现阶段国内的电影产业结构也是畸形的。一方面,资本的驱使下,企业希望快速赚钱,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业绩,而忽视了内容的创作。另一方面,资本的蜂拥而至导致大家对影片质量制片、发行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这种情况下,制片、发行公司容易膨胀,以至于降低了对风险的控制、对质量的把握,甚至弱化了对观众的尊重。”刘德良说道,“当前国内电影市场的资本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工业化程度,但事实上国内电影市场相对落后的内容创作、工业化体系以及制片管理水平等,支撑不了这么多的资金进入到影视产业。”
精于资源重组是关键
在微影时代相关负责人看来,大家一直把保底发行当成一个资本游戏,觉得是一场赌博,其实不是。保底是发行环节的一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通过资金来整合项目的方式。某种程度上,这与海外电影市场的预售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某些内容的保底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保底会重组这个项目。有时影片的各个利益相关方会在某些环节意见不一致,就会影响影片的票房表现。假如所有的内容一方都希望自己从头做到尾,但是你的方式可能不对,重组是有很大必要的”。
目前保底的合作相对复杂,除了保底金还有很多其他的合作权益,并不是未达到保底金额就会亏损,行业人士对于保底发行的了解还不够,不能仅凭未达到保底线就觉得保底失败。“以《铁道飞虎》为例,在微影时代3亿元的保底费用中,包括了一笔数目超过5000万元的宣发费,而微影旗下的娱跃前期投了1250万元,投资占比5%。这笔投资除了票房分账,还将带来互联网版权、海外、返税、衍生授权、游戏授权等的回报。而且微影还有投资收益,《铁道飞虎》延期上映一个月,以目前的票房走势会达到收支平衡。”
除此之外,在从业者看来,基于电影产业当前的发展背景,金融化的实践操作仍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完整工业化体系的建立是金融化的必要条件。没有严谨的工业体系、制片管理,急于做金融产品,会产生较大的风险以及市场混乱。”刘德良对此强调。
来源: 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