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推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17-02-21





  近日,文化部发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同时,由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担任组长的文化部“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统筹全国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


  该《行动计划》是落实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具体行动计划,提出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等5项重点任务,切实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的创新发展。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文化领域的多位专业人士,就《行动计划》具体落实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我国文化贸易发展也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在最新出台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中,记者发现,对文化贸易也是着墨颇多:在发展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文化产业及对外文化贸易渐成规模。在重点任务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在12项子计划中,“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也是其中之一。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区别于以前的一般规划,更多是强调要落地,要落实。今后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一带一路”文化贸易要分不同层次来推进,有文化交流的互惠行动,也有纯粹文化贸易和文化“走出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已有的资源,包括各地外交和传媒资源来联合行动,超越以前仅仅将“一带一路”作为产能输出的传统功能,在文化互通上有所作为。


  发展路线更清晰了


  在陈少峰看来,《行动计划》最主要的目标和特点就是,今后要加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用文化贸易的方式推动文化“走出去”,特别是要通过各种层次和渠道,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和交流,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行动纲领。它与此前发布的《愿景与规划》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的目标和定位,都是比较匹配的。


  陈少峰提到,区别于以前的一般规划,行动计划更多强调要落地,要落实,要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也是可以调动企业一起参与推进的一个领域。今后凡是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地政府,包括各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政府和企业的联合行动。


  而这也正是很多地方和企业努力的方向。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甘肃敦煌,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挖文化资源优势,振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贸易。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行,搭建起了中国文化对外贸易的平台,也进一步凸显了敦煌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敦煌国际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晓东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说,文博会不单纯的是一个展会,为了让文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司大力推广宣传文博品牌,先后组织联合开展了敦煌大剧院开幕演出暨新春演出季活动,还与吐鲁番欢乐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甘肃省歌舞剧院正式签约,联合打造旅游驻场版《丝路花雨》,并决定于2017年5月起开始在敦煌大剧院面向广大游客演出。


  政策、资金支持更给力了


  在为未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指明路线的同时,《行动规划》中也提到,要在政策法规保障、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各地方、企业支持。


  例如,在政策法规保障方面,签署和落实国际间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全面落实国家文化、外交和贸易政策,加强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国际法律和贸易规则。


  在资金保障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建设。鼓励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发挥优势,探索支持“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建设的有效模式,为“一带一路”文化项目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等。


  对此,张晓东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是资金扶持,我们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基础设施,政府承诺有一定财政补贴,包括能耗和人力成本,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通过自办展以及一系列活动来盈利,因此,政府的支持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二是政策方面,比如说政府规划要将月牙泉、鸣沙山的东大门开在场馆这边,这项工作什么时候推进,什么时候完成,预计通过能给场馆带来多少客流量,申报国家4A级景区到什么程度了,这都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三是税收方面,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的政策下,什么时候征,什么时候返,房产税方面能否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支持,这都是企业关心的问题。”张晓东表示,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文化市场的信心就更足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