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发展难一蹴而就 突破提速困局需产业链合力


作者:杨剑    时间:2012-05-02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表示,宽带提速需要一个过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当前,运营商正在大力推进宽带提速工程,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地域广阔,推进宽带提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既需要运营商发挥主力军作用,更需要宽带产业链各方发挥合力。

  推进宽带提速面临诸多难题

  自去年年底以来,宽带提速就逐渐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人们几乎可以随处看到“宽带免费提速”、“光纤入户小区最高可提至20M”等宣传广告。3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动员部署大会,明确宽带提速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根据工信部的规划部署,2012年的主要阶段性目标为:一是增强宽带接入能力,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二是总体上提升我国固定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三是提高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2000万户;四是扩大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规模;五是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宽带应用,并推动单位宽带价格的降低。

  作为推进宽带建设提速的主力军,国内三大运营商予以积极响应,不仅分别公布了各自的提速计划和目标,而且也不断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加快宽带提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媒体报道和用户投诉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宽带提速未能达到宣传的速度,如宣称提至4M,有的甚至连2M都达不到;宽带提速需捆绑业务套餐,如用户要办理宽带业务或宽带提速需要捆绑其他业务;提速后网络质量下降,有的用户网络速度提升了,但网络稳定性和质量却下降了等。

  可见,宽带提速工程任重而道远,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做实。

  多种因素导致宽带提速面临困境

  运营商是推进宽带提速的主力军,在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无疑与运营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市场竞争、商业模式、宣传夸大等,但若将所有问题全部归咎于运营商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首先,过去光纤宽带成本较高。工信部副部长尚冰表示,前几年光纤宽带高成本与用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较突出,全面发展的光纤宽带的经济条件还不具备。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光纤成本下降,我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光纤宽带的条件。但也要看到,中国地域广阔且差异大,各类应用场景复杂,这往往会在无形中提高宽带提速的推进难度。因此,宽带提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其次,部门利益的博弈也是一个因素。宽带提速并非简单的运营商提升网络速度,而是涉及到网络资源的规划、线路建设等,这必然就要牵涉到多个部门,需要总体协调。此外,由于三网融合之争而带来的部门利益之争也是一大焦点,而宽带业务正是三网融合的重中之重。

  第三,长期以来,外界对运营商存在偏见,这也在无形中导致运营商做的许多工作大打折扣。比如,用户端的网络速度,不仅取决于运营商提供的带宽,还受到访问网站的服务器的服务能力、是否在高峰期访问、PC是否受到病毒侵害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尽管宽带提速之后用户依然感知不明显。

  因此,推进宽带提速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运营商发挥主力军作用,更要发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力量合力加快推进。

  推进宽带提速需要发挥合力

  宽带不仅事关数以亿计的用户利益,更是涉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正如业内专家陈金桥所说,宽带战略的推进,需要国家的整体性引导和布局,需要政府的协调,需要多方力量的合作。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宽带提速主要面临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普及难,以及城市光网建设、光纤化改造面临成片规模化推进难题。农村及不发达地区由于地域偏僻,导致宽带建设成本高,而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仅仅依靠运营商自身投入来完成农村地区的宽带建设显然不大现实。此外,城市宽带提速方面,运营商也经常面临着小区难进等“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

  因此,推进宽带提速,首先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发挥牵头引导作用,通过出台举措、建立机制等,为推动宽带提速,促进宽带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宽带提速是为了让用户能有更良好的宽带体验,这需要开发精彩丰富的宽带应用。在这一方面,就需要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包括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作为媒体和用户,除了为宽带提速提出建议和意见外,也要看到宽带提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给予谅解。最后,运营商除了要加快推进速度之外,自身也要加强规范经营,避免恶性竞争和夸大宣传等,将宽带提速工程进一步做实。

  就在前不久,“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工作班子和专家组已经成立,未来宽带发展的方案正在紧张的制定中,可以预见,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出台,在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下,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宽带产业正迈上又快又稳的发展之路。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杨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