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云计算出现以来,互联网各个行业都对其投入了高度的关注。云计算开创的不仅是新的计算理念,在资源交付和商业模式上也是一种创新。云计算理念的创新体现在把原来在本地主机处理的运算交由“云”来进行处理;同时它提倡将资源和应用整合为服务提供给用户,这是在支付模式上的创新;在商业模式上,按定制化服务和按需付费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
除此之外,云计算终端在整个产业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云计算时代,资源、服务和应用会在云端进行执行,云+终端的模式是云计算的基础架构。云计算的带动了云计算终端的发展,而云计算终端的发展高度也决定了用户在使用云计算的最终体验。如此看来PC、便携笔记本、上网本、MID、UMPC、智能手机等都是常见的云计算终端。
云计算终端“瘦”身势在必行
从宽泛的概念上看,任何能使用云计算的终端都可以被称为云计算终端。但更为人所关注的无疑是针对行业的专用云终端。行业云终端的特点是仅具有浏览器功能,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操作会通过网络在云端完成,本地终端本身并不需要太大操作量。
正是因为行业云计算终端在本地上的操作被简化,性能要求也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瘦客户机的出现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云计算时代是否需要X86处理器架构和复杂的操作系统是值得商榷的,传统的处理器架构旨在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显示体验,而对云计算终端来说,这些并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端的android系统因其低能耗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以目前的眼光来看,android操作系统无疑更符合云计算终端的标准,但是老牌厂商也在积极寻求变化,在保证功效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能耗,双方都在寻求性能、能耗和成本三者间的微妙平衡。
移动互联网推动云计算终端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移动端+云计算的模式势必成为主流产业。云计算终端的操作已经从传统的桌面逐渐向移动端过渡,移动化云计算终端的发展已经被提上日程。可以预见,未来用户将会更多的通过移动端链接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新技术的应用和结合将会造成客户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从而揭开泛云客户端时代的帷幕。
未来的云计算终端将面对更广泛的使用人群,传统的桌面虚拟化技术已经很难满足需求,目前业界对于云计算终端的关注点正逐渐向应用虚拟化上转移。
云计算终端走向个人化
目前中国的云计算实际上仍是以企业私有云为主,然而在未来的云计算市场,公有云必然是占主导地位的。随着公有云的繁荣,云计算客户端也逐渐从企业应用向个人应用过渡。公有云的发展有赖于运营商的推动,无论是在基础资源和经济实力上,运营商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共有云的建立会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和资金,但其回报也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运营商来说,先期的投入是绝对值得的。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营商对用户黏性的重视度日益提高。从目前大量建立的数据中心就可以看出运营商的野心,他们寄希望于通过强大的通信网络把后续推出的应用服务渗透入千家万户,借此实现从基础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种种因素都表明,运营商将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最大推动力,随着运营商的业务扩张,云计算终端也将走向个人用户。
应用虚拟化技术广受关注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桌面客户端依然在企业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面对大众消费者时,虚拟桌面的应用集中交付模式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应用虚拟化的优势在于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壁垒,让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使用应用服务。这也意味着传统的以“设备为中心”模式在向以“用户为中心”应用虚拟化模式转变。
标准建立是当务之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云计算终端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新的产品将会在其中孕育而生。然而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云计算终端的发展也正遭遇种种问题。首先是标准的建立,这个问题很难通过一家之力来解决。需要由政府主导,终端厂商、运营商、和技术提供商等共同协助,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行业的标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