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进“战国时代”:行业现洗牌趋势


时间:2012-05-25





  5月26日,将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一周年的日子,从无到有,全国101家支付企业相继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

  过去的一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正规化”的元年,跑马圈地、攻伐频繁。

  2012年,第三方支付迈入监管年,合规经营将成为主旋律。

  不管商业银行是否愿意,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蚕食银行的地盘。不过,切走银行传统业务蛋糕的同时,商业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支付企业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二者共同做大了互联网支付的蛋糕。

  行业草创,年轻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诸多问题有待厘清,未来谁是赢家?可能是商业银行,可能是第三方,也可能是其他新生组织。

  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

  第三方支付行业三五年内将大变局

  聂伟柱

  2012年5月26日,将是人民银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一周年的日子。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1家支付企业相继获得了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交易规模也保持了持续高速攀升态势。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行业毕竟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问题有待厘清。

  例如,支付企业如何处理与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牌照下发后,行业如何整合的问题等等。带着这些疑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排头兵之一——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

  第一财经日报:到本月26日,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已有一年时间。拉卡拉在过去一年有何改变?放大来看,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又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孙陶然:过去的一年,拉卡拉迅速发展:其一,从一条产品线扩充到三条产品线,即从原有的便利店信用卡还款,扩充到现在便民业务、商户POS业务和个人刷卡支付业务;其二,拉卡拉终端数量迅速增长,2012年,拉卡拉还计划新增便利店和商户终端十万台;个人刷卡终端的目标则为百万台。

  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层面,其实在牌照发放之初,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已经在这个行业耕耘一段时期(5到10年),这些企业非常欢迎牌照的发放,因为这意味着行业的规范,政策的明朗。另一类,则是看到牌照发放的市场机会后,新近加入的。甚至作为我们业内人士来讲,一些拿到牌照的公司,之前都没听说过。

  牌照发放一年之后,这两类公司出现分化。对于老牌支付企业而言,其发展迅速、势头良好。因为,支付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长期积淀的行业,没办法拔苗助长。现在进入支付市场,3亿元人民币是一个起步的门槛,但即使有了这个钱,也并不意味着能做出太大的动静。

  而对于一些匆忙组建拿到牌照的公司来说,情况并不理想。这些公司要么关闭,要么原地踏步,业务没有太多进展。就在前段时间,拉卡拉还成建制的接收了一家支付公司的团队。

  总的来看,一年走下来,这个市场更加集中。个人认为,支付行业未来三到五年一定会形成一个新的格局。这五年,是大家发挥自身特色、扩大市场、重新排定座次的五年。之后,市场排名靠前的公司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且产生行业的前三名。

  日报:现阶段,为抢占客户,支付企业间频频爆发价格战。这些企业不惜以当期的损失获得未来更大规模的客户规模。在你看来,现阶段这种经营策略是否得当?基于支付牌照种类众多的实际,支付企业之间是否也有合作的空间?

  孙陶然:我非常不赞同价格战扩张的方式。用恶性或者不正当的手段降低手续费,对企业自身发展和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所以,一定要给消费者创造价值,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消费者是会愿意为这种有价值的服务付费的。

  至于支付企业之间的合作,实际上拉卡拉一直在和支付宝、财付通等进行合作。在拉卡拉的任何终端上可以为支付宝账户充值,也可以为财付通账户充值。

  支付产业环节很长,不太可能出现一家支付公司,把发卡、收单甚至转接整个产业链环节都做了。实际上,支付行业有两个特点。其一,互联互通,任何一家银行布一台POS机都不可能只刷本行的卡,联网通用是行业特征。其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联网通用的情况下,一笔收益产生了,发卡的收发卡收入,转接的收转接收入,收单拿收单的份额,大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日报:第三方支付企业出现之前,支付是银行的“专利”。支付企业出现后,一方面业务上依赖银行,同时又与银行产生竞争,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微妙。在你看来,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现阶段看,支付行业还存在哪些发展障碍?


  孙陶然:从本质来讲,银行、支付企业利益一致,无论是当下还是长远,二者的合作范围远远大于竞争。

  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所针对的客户,以及所提供的服务,很大程度上是银行的一些死角。银行不愿意做,或者做起来性价比不划算的业务,恰恰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主流业务。用户用的是银行的卡,支付企业规模越大,也意味着银行的收益越来越高。二者根本利益一致,即让用户更多地使用银行卡,增加使用频次。

  至于发展障碍主要有三点:其一,相对于市场容量,支付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其二,竞争不够有序,现在应该属于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三,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和泡沫会逐渐破灭。投资者会发现不是有一笔钱、有一张牌照就可以在支付领域里做成事情。

  日报:2011年,央行连续下发四个征求意见稿,规范支付行业。长远看,规矩从无到有,监管将日趋严格。在你看来,监管环境的日趋明朗化、清晰化,对支付企业是喜是忧?

  孙陶然:拉卡拉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理事单位。这个协会每个季度都会开会,就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研讨,并且出台一些新的细则。从趋势上看,各方面的监管和规则会越来越明确。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大发展,必然会从无序阶段,进入到有序阶段。只有进入到有序阶段后,行业才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结算、融资双线切入第三方支付蚕食银行地盘

  章文贡

  不管商业银行是否愿意,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崛起,事实上已在一定程度上与银行的传统业务构成了竞争关系。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入手,到此后的POS收单,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客户群、业务类型,与银行的重叠范围日益增加。

  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切走银行传统业务蛋糕的同时,也在与银行开展合作。凭借商业银行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支付企业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二者共同做大了互联网支付的蛋糕。

  贷、汇产品线

  早在今年4月中旬,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的新品牌发布会上,农行派专人到会祝贺,农行还与快钱展开了全面合作。而在今年5月,另一家支付企业——拉卡拉则演绎出一则遭到工行封杀的传言。

  这两件事由此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微妙关系的最佳注脚。

  在回应封杀事件时,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坚决否认。“不存在‘封杀’这种说法。跨行还款业务流程复杂,涉及面广。前几天由于系统升级原因导致部分工行卡不能正常使用,问题出现后我们多方努力已经解决了问题。”

  疑似遭封杀事件告一段落,但这件事也将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微妙的关系引向前台。从业务形态上看,现有的10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从结算、融资两条业务线上介入银行业传统的阵地。

  一般而言,存、贷、汇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而结算在某种程度上应属“汇”之列。截至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已逐渐渗透至“汇”和“贷”两个环节。

  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现以前,结算一直是商业银行的自留地。以工行为例,该行去年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业务收入达254亿元,其中结算收入占相当大比重。

  一位国有大行支行行长表示,在一些县域支行,结算业务占非息收入相当大比重,有的甚至是最重要的一块非息收入。

  这位支行行长口中的结算业务不但包括传统的存取款,同样也包括网银支付等新兴的支付形态。但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兴起,银行的这块自留地来了新的竞争者。

  在央行颁发的支付许可证中涉及到结算业务的牌照包括收单业务、固定电话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等,从事这些业务,均涉及到一定的结算费用。

  更进一步,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贷”领域的苗头也已逐步显现,其中以快钱最为典型。

  今年4月,快钱宣布进入B2B领域,提出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快钱的打算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效率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加速企业资金流动,从而间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通俗来讲,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多快好省地帮企业搬钱。”快钱首席执行官关国光解释称,即加快企业的资金流转效率,能够真正做到一块钱当两块钱用。

  在此次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从事B2C业务,即满足解决个人客户的结算需求。快钱进入B2B领域,尽管并不直接提供信贷,但提高资金效率也意味着帮助企业缓解对资金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进入“融资”的领域。

  养虎为患?

  第三方支付企业日益强大,有银行人士开始担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是否可能是“养虎为患”。

  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做大,并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之后,不但与银行业务重叠,并且有可能进一步翻牌成为一家大型的零售银行。事实上,业内此前就曾广泛讨论过阿里巴巴设立银行的可能性。

  在此前不久的一次论坛上,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李红朝也曾分析,银行目前在互联网支付潮流中处于被动,未来有两方面担忧,一是银行的定价话语权,二是支付系统的安全性。

  一方面,银行忧心忡忡;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负责人却普遍认为,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范围要远远大于竞争,从某种程度上看,支付企业与银行甚至还是利益共同体。

  孙陶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方支付企业所针对的客户,以及所提供的服务,很大程度上是银行的一些死角。银行不愿意做,或者做起来性价比不划算的业务,恰恰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主流业务。

  在孙陶然看来,支付企业、银行二者根本利益一致,即让用户更多的使用银行卡,增加使用频次。因为用户用的是银行的卡,支付企业规模越大,也意味着银行的收益越来越高。

  而关国光同样不认为快钱的定位会与银行之间产生竞争。“快钱的战略定位跟商业银行是一个合作的上下游的关系。我们解决不了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直接的信贷问题,因为我们并不贷款。”

  关国光认为,企业资金流转效率对其资金需求影响很大。换句话说,如果资金效率提高,包括流动资金在内的资金需求会下降。他认为,快钱是和银行合作,提供更加完整的资金流动解决方案。

  竞合交织

  艾瑞咨询研究报告称,在整体上,第三方支付体系与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在主营业务、利润来源、主要服务对象和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个体系在发展意识、业务重点和利益诉求等多个方面并不存在冲突。

  总的来看,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日益强大,银行与支付企业的关系将日益复杂,二者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具体来看,在互联网支付领域二者合作大于竞争;而在收单业务领域,则是面对面的正面碰撞。

  在支付企业获得POS收单牌照前,主要是商业银行在布放POS机。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内部,还专门设立收单业务部门。但随着POS收单牌照下发给第三方支付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POS机也开始大规模地在商户中布放,由此,银行与支付企业之间将面临短兵相接。

  长远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进入,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尚需时间评估。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却是大好事,因为竞争者的引入,不但丰富了产品的种类,同时也降低了价格。

  未来究竟态势如何,正如招行信用卡中心策略发展部副总经理王晓刚在一次论坛上所分析的,未来谁能做到理解客户需求、完善安全机制,谁就是赢家,而这赢家不一定是银行,可能是第三方支付,也可能是其他组织。

  跑马圈地洗牌隐现第三方支付步入“战国时代”

  章文贡

  业务规模翻番增长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已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

  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1年5月、8月和12月,分三批总共给101家企业下发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前两批分别下发27张和13张,第三批下发61张。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1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1%;2012年第一季度,这一交易规模达7760亿元,同比增长112.6%。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伴随着行业的迅速扩张,监管规则亦在悄然跟进。自去年以来,央行连续下发四个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备付金、银行卡收单、预付费卡、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监管问题征求各界意见。

  战国时代

  总的来看,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牌照可分为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预付卡受理、银行卡收单七大类。

  在这101家支付企业中,仅有支付宝、快钱两家是全牌照的支付企业,其他的支付企业则只被允许从事上述七类业务中的一种或几种。从地域上来看,全国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较少,多数为区域性的支付公司,且其业务种类多为预付卡受理。

  早在去年牌照下发之初,艾瑞咨询对此评论称:“牌照发放开启支付行业发展黄金十年。”该机构还预计,到2014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有望达到4.1万亿元。



  而就在支付牌照发放临近一周年之际,支付企业的业务种类再次拓宽: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三家企业获得证监会批准,从事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资格(基金行业由证监会监管)。

  加上此前已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资格的汇付天下、通联支付、银联电子、易宝支付等四家公司,基金第三方支付领域已存在七家竞争者。

  艾瑞咨询认为,央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基金直销、保险、银行卡收单和物流等领域的打开,将使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业务外延在原有数万亿元的基础上,快速扩展至数十万亿元及以上。

  无论是业务种类,还是实际业务量,都显示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迅速增长。在快钱首席执行官关国光看来,尽管这个行业今天还比较年轻,但从国家层面来讲,总共发了100多张牌照,确定的是一个行业的地位。

  行业草创,但101家的获批企业已显示这个行业规模已然不小。而在孙陶然眼中,现在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处于“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的一个特征便是,攻伐频繁。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则体现为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举例而言,在基金第三方支付方面,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股票型基金申购手续费率为0.6%,相当于银行等传统渠道1.5%手续费费率的4折。

  在第三方支付企业眼中,这是值得的。目前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拥有规模更庞大的客户群是关键。所谓“剩者为王”,现在不盈利,但有了庞大用户群在,盈利是迟早的问题。

  洗牌趋势

  “适度的竞争存在是有好处的,过度竞争损伤业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红辉在出席一次发布会时表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价格战,有些不仅仅是较低费率的问题,有些简直就是免费的,这非常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曹红辉还认为,整个行业不断地降低费率,给整个社会提供“福利”,但降低费用肯定有一个临界点。

  从长远来看,艾瑞咨询研究报告称,第三方支付将进入扩张及盈利同时兼顾的发展阶段,部分企业将舍弃不盈利或收入效率较低的业务市场。

  一方面,企业之间在跑马圈地,而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案例已经出现,整个行业逐渐显现出洗牌的趋势。

  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表示,支付这个行业未来三到五年一定会形成一个新的格局。

  事实上,早在2011年9月,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后,企业之间就出现了首次并购行为。当时,支付宝与安卡国际集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安卡支付达成收购协议。安卡支付原有的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客票支付服务等业务整合并入支付宝。

  “在过去一年已经有一些匆忙组建、拿到牌照的公司要么关闭了,要么在原地踏步,业务没有太多进展。”孙陶然表示,不用太久,两三年之内,会有一大批已经拿到牌照的公司热情被现实浇灭,可能自己就主动退出这个行业了,“因为最后会发现如果没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钱和牌照解决不了你的市场问题。”

  无独有偶,在支付宝与安卡支付达成协议后,拉卡拉公司在前一段时期,也曾整体上接收了一批整建制的支付公司团队。

  监管趋严

  牌照下发后的一年,支付企业跑马圈地,兼并收购,整个行业在迅速做大,而与此同时,牌照的发放也意味着行业的监管规则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

  为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管理,央行相继起草了关于备付金、银行卡收单、预付费卡、互联网支付等四个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今年4月下旬,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布置今年支付结算和清算中心工作的重点任务时还曾强调,要强化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健全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机制。由此可见,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正在日渐趋严。

  “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从牌照年进入监管年,伴随着各细分业务的监管措施相继出台及监管压力的不断加大,合规经营将成为主旋律。”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称。

  事实上,从客观的角度讲,对于第三方支付加强监管也是必要的。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赵宇梓就曾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与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严重不对称。

  赵宇梓解释称,一方面,与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业务相比,第三方支付是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金融融合的产物,业务跨度更广,交易模式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与商业银行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严密的风险内控水平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明显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管理经验不足、违规成本极低的问题。



  赵宇梓建议,要严格控制牌照数量,大幅提高准入门槛。“不仅要审查注册资金、经营场所等硬性约束指标,更要着重审查支付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从业人员的素质等软性约束指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