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生命力在于应用


时间:2012-06-08





自2010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后,确定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无锡为首批云计算产业发展试点城市,自此拉开了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序幕。目前我国云计算主要由政府牵头,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服务平台。同时相关企业也加快其云计算产业布局,与各省市政府协商,共推云计算发展。除了5大试点城市外,广州、成都、西安、重庆、哈尔滨、惠州、天津、武汉等20多个城市也在加快推进云计算产业步伐,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

作为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专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的高科技企业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互联网新一代业务的独特理解,5月31日在沪举办了IT俱乐部第二期沙龙活动,讨论主题为“云计算与虚拟化”,会议邀请到了盛大在线、淘米网、大众点评、一号店、巨人游戏等众多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积极探索的IT精英,共同探讨关于“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要点和挑战。

笔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亲身感受了参会代表对“云计算与虚拟化”在技术发展、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以及制约的因素和障碍。还有对国家相继出台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云计算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方向、示范工程、产业布局等方面做了总体部署后的认识。

盛大在线的周建和钱广杰二位先生首先介绍了“盛大云”平台的产品,包括云主机、云硬盘、云存储、数字分发、云监控、MongoIC、网站云、数据库云、云安全等。周先生表示:虚拟化是云计算基础,并不是云计算的全部,构建支持异构平台,满足业务RAS要求的企业级虚拟化平台是云计算的必由之路。他列举了虚拟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快速部署、环境隔离、动态扩展、资源共享等。而虚拟化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实施和配置的复杂性、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企业面临着风险。且IO性能会有所下降,更新和升级较困难等。另外他还谈了一些云计算在中国的特殊情况,如:存在着政策准入门槛和监管门槛、中小企业盗版多、信息服务收费较难、生态系统没有建立起来、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恶劣、多运营商的网络、互联互通存在一些困难、网速和带宽低、以及云计算服务运营经验的核心人才匮乏等。他认为开放性是云计算的基本特征,云计算平台应能提供标准的API,并很好兼容。因此,企业应谨慎选择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优先考虑致力于构建开放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

在会议的互动环节,“淘米网”技术总监肖明林先生谈到:企业级虚拟化平台的创建是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仅将物理服务器分成虚拟机,并不是完整的云计算实施过程。而在虚拟化重新定义了资源以后,还需进一步对这些虚拟资源进行管理,动态的调控这些资源为应用服务,这也是云计算必不可少的特征。另外,他感到云计算按需购买、低成本、绿色经济等特点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注入了一股活力。不过每一次技术的转换也必然带来一些问题和困惑,特别是对于很少设有专门IT部门的中小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部署云计算的时候有几点困惑是无法忽视的,比如说云计算的可靠程度有多少,云计算的安全保障有多少,以及云计算集成那么多数据能否如理论上一样运行自如。因此,目前“淘米网”对云计算商业模式呈谨慎态度,重点是在开发各类应用方面。

“一号店”电子商务网站运维总监高豪杰先生则表示:目前我国云计算技术成功实施案例并不多,有点像10多年前推ERP产品,有一窝蜂都上的味道。他认为现在还有很多条件都不成熟,有媒体报道,国家能源局曾公开表示,当前非常流行的云计算如规划不科学,应用不能很好的开展,就有可能成为高耗能项目,不难想象,在由电脑收索引擎开启的云计算时代,“云”代表着速度以及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体积快速膨胀着的“云”,每天都在吞吐着巨大的能量,那么这能量从何而来,当然随着新能源大量运用到发电当中去,低碳云计算并非遥远不可及。高先生同时还表示,由于云计算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计算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度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计算的低成本优势,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大众点评”网技术总监郑磊先生谈的话题是:云计算,一个即使是在它的起步阶段都可以看出其巨大价值的技术,该技术早已设定好一个模式,即为人们示范它是如何重塑业务流程的。正是这种突破性的创举,让很多人坚信云计算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救世主“,然而,我们需要客观地对待云计算,它与其它所有技术一样,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云技术所不能解决的关键问题,也可能恰巧就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他认为未来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应该是传统与新技术混合使用的商业模式,云计算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成功应用。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