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移动互联网大发展以来,围绕着其产业核心的竞争就日趋激烈。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智能终端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都利用各自的优势进军同样的领域,市场竞争就在所难免,但未来各方的关系如何处理却未有结论。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运营商很紧张,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流量业务确实正在替代运营商以前的语音业务。比如,热火朝天的欧洲杯,如果是几年前,运营商会有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赛程提醒、场次竞猜、球迷互动等业务推出,而今年却是出奇的安静,究其原因,微博这个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流行已经让这些运营商能够推出的业务失去了价值。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的三家运营商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流量业务替代,但语音业务的收入并未大幅下滑,仍在缓慢增长,同时,三家运营商的流量类增值业务收入比例在快速提高,即便运营商的飞聊、翼聊、沃友等等并没有赢利,但移动互联网通道的掌控权正在创造越来越丰厚效益。
随着中国用户移动互联网业务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运营商有极大的可能实现平滑过渡和业务转型成功。即便是在世界上,也并没有出现运营商因互联网的发展而倒下的案例。可以肯定的说,通信运营商的生命力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坚强,特别是在中国。
在任何的市场上,只要有产品同质化或替代性,竞争都不可避免,但竞争往往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从长期看,合作也许比竞争更重要,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更是如此。互联网公司的大发展有对运营商形成威胁和压力的地方,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发展也为运营商创造了巨大的收益,为运营商的业务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合作关系。
互相进入并不等于彻底替代。应该说,就目前的产业格局来看,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但与通信运营商仍是寄生关系,就如同SARS病毒,如果发展太快杀死了宿主,自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相反,那些发展缓慢的能够与宿主共存的病毒们却都获得了长期繁衍生息的机会。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是共赢的结局,否则将两败俱伤。
更为重要的是,通信运营商牢牢掌控着移动互联网的管道,即便就是哑管道,也能有效的控制产业链,被扼住咽喉的互联网企业很难对通信运营商产生致命性的冲击,KIK在美国的命运就可昭示,更不要说充当运营商历史的掘墓人。
移动互联网是历史的进步,会大大便利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所有参与方精诚合作,共同协力推动,而不是相互诋毁、互相打击、彼此拆台,互联网企业会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成长壮大,运营商也会在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中转型发展,而中国网民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来源:通信产业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