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云”时代已经到来!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全球用于云计算服务上的支出在未来5年内可能呈3倍增长,其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行业的6倍。2012年云计算将达到4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占据IT支出增长总量中25%的份额。预计2009年底至2013年底,云计算能为中国带来超过1.1万亿元的净收入。在铺天盖地的“云”势力冲击下,作为国内传统的IDC服务运营商,中国数据将如何以对?
美国奥巴马总统委员会的科学技术顾问StephenBrobst认为,“过去3年里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的数据量还要多,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毋庸置疑!常规技术已经难以应对PB级的大规模数据量。”对此,中国数据zgsj.com创始人徐毅征认为,面对这一新的挑战,IDC企业必须不断升级技术,整合多边资源,充分借力“云”技术,方能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很显然,当前国内云计算正处于起飞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人早在1995年就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云模型,但直到最近,云计算才真正开始走向应用,包括亚马逊、戴尔、Sun、IBM、Google、雅虎和微软等纷纷宣布了自己的云计算计划,国内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数据等实力雄厚的骨干运营商和IDC服务商,都开始推出适合企业或个人的云服务平台。
据行业资料显示,“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它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历久弥新。
当然,“云”计算的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中国数据徐毅征认为,云计算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首先,它能降低硬件维护和整体的运维成本,公司转型灵活,在需要过多的计算能力时,可以立即停止租用云服务器,从而达到节省硬件成本。其次,它可根据不同服务器应用的不同,分配不同配置的云服务器指标,做到物理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利用率。第三,它可方便对云服务器文件进行备份,云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迁移也很方便,故障几分钟即快速恢复。将宿主机主要文件采用异地备份,确保宿主机故障快速恢复。第四,低能耗,绿色环保。单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云服务器,降低了物理服务器的使用数量,服务器能耗降低、制冷能耗降低,既绿色环保,又符合当前提倡的低碳经济。
“云”势力已势不可挡,但其优越性的背后也存在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隐患,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究竟“云”会给IT行业带来什么或者湮没什么?类似中国数据、西部数码、万网等“IDC云”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天极网 作 者:徐萌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