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软件30年--“财务软件普及的新使命:小微企业”系列报道之一
众人期待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准则不仅引起了小微企业的热心关注,也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标杆——财务软件界掀起了巨大的反响。海比研究认为,新准则的颁布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一个新里程碑,她将对财务软件下一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会计电算化”开始,财务软件已在国内走过了30多个春秋,在大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也造就了以用友、金蝶、浪潮、畅捷通等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巨头。展望下一个十年,在小微企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革命性新技术扑面而来的时候,财务软件的应用主体、产品技术、销售渠道、应用模式,甚至产业的竞争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为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推动我国财务软件未来十年的健康发展,中国软件网将推出“财务软件普及的新使命:小微企业”系列报道,对新形势和新环境下财务软件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系列报道将对财务软件的发展历程、财务软件普及的新使命、新产品、新渠道及新模式等进行全方位报道,敬请关注。
本文是“财务软件普及的新使命:小微企业”系列报道的第一篇,关注财务软件的发展历程和新使命。
海比研究认为,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
从最初的导入阶段、进入成长阶段,到现在的成熟阶段,财务软件在每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并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探索。回顾这些历程,对于未来财务软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与警示作用。
两个人和一个词:定制开发的艰苦探索
1988年以前,是财务软件的导入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财务软件都是定制开发的,能应用财务软件的也都是大型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一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实力应用财务软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个阶段,有“两个人和一个词”对我国引入财务软件起到了关键作用:两个人分别是财科所的杨纪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景新教授,一个词是“会计电算化”。杨纪琬教授是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奠基人,著名会计理论家、教育家,注册会计师制度重建和恢复的创始人,新中国会计界公认的一代名师”。在杨教授的大力推动下,财政科研所研究生部于1985年创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正是这个专业的诞生,为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培养一大批领军人才,这些人大大推动财务软件的研发和应用。金蝶公司创始人徐少春、原安易公司创始人严绍业等众多财务软件的知名人物都是这个专业毕业的。
王景新教授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会计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首先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并于80年代初组织编写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电算化审计》以及《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等著作。这些著作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推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会计电算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专业术语,但这个专业术语取得非常通俗易懂,让人一看即能明白。正是这个让人一看即懂的专业术语,大大加快了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进程。并且,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在国内普遍采用和接受的说法,国外使用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产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时至今日,谈起这“两个人和一个词“,稍上年纪或对财务软件发展历史较为清楚的专业人士对此仍然充满深深的敬意。两位教授都拥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产业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们为”会计电算化“的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他们的执着追求、挑战创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财务软件界一代又一代的从业人士不断向前。
定制开发为将财务软件导入中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人们在使用和推广定制开发财务软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定制开发财务软件的致命问题:这些软件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水平低及维护难的弊端。
正是这些让开发者和使用者都无法忍受的问题,人们开始反思,财务软件能否普及到广大的中小企业?定制开发是否是正确的道路?
一个会和四个文:专业厂商的蓬勃发展
1988年,财务软件界发生了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当年8月,“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提出了会计软件通用化和商品化的设想。更进一步,与会者认为,产业界可以按工业、商业、科贸、金融、保险、机关、学校、科研等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通用财务软件。
这次会议可以看作是我国财务软件从导入阶段进入成长阶段的标志性事件。随后,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会计软件运用而生,上百家专门从事开发与营销通用财务软件的专业厂商相继成立。也正是在这一年,现在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厂商——用友在北京中关村注册成立。由此,专业厂商开始逐步成为财务软件舞台上的主角。
这期间财政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从1998年以后,国家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运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法规,极大的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普及。事实上,财政部对会计电算化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制定应用发展规划、会计软件功能规范、会计软件评审规则、会计软件市场管理、会计人员培训、电算化持证上岗、对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等方面,财政部做了大量工作。这不仅为财务软件的应用创造了的大量需求,也为我国财务软件市场的有序竞争制订了规则。
专业的财务软件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财务软件在产品和技术、应用主体、竞争格局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有五个重要的标志性变化。即1995年前后完成的从DOS版到Windows版的迁移;1996年开始的从核算型产品向管理型产品的转型(事实上,这也同时拉开了专业厂商从单一财务软件向综合的ERP等管理软件厂商转型的序幕);1998前后开始的从桌面数据库向大型数据库的迁移;2000年前后开始从单机版向网络版的迁移;2003年前后开始兴起的集团财务管理软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