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速度到底有多快?究竟哪种测试标准最权威?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北京举行“宽带测速标准推广宣讲会”,会上正式公布了通信行业标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固定宽带接入》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用户上网体验》。宽带测速标准的出炉终于让这些困扰广大宽带用户的问题有了标准答案。
宽带测速标准出炉确定最权威测速方法
从去年年底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质疑三大运营商提供“假宽带”的声音可谓不绝于耳。
早在2011年12月,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首次发布关于“假宽带”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内使用4M、2M、1M宽带用户的网络平均速度均底于其理论网速,如4M平均网速在在400KB/S以下的占91.2%,而理论网速则应达到512KB/S。
随着宽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宽带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而“假宽带”的声音出现之后,许多用户开始通过网络寻找测速工具测试自家的网络速度。一方面,从运营商端到用户端的网络连接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同时,网络速度受用户访问时间、访问站点等多种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许多第三方测试工具往往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导致测试结果严重偏离实际。一年多年来,究竟谁的测速工具最准确、哪种测速方法最科学的争论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
为了给宽带速率一个更为公正的评判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部电信研究院、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典型互联网企业以及国内科研机构,依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出台了一系列《宽带测速标准》,也让关于宽带测速的所有问题有了标准答案。
可以预见,宽带测速标准的出台,将对用户明明白白宽带消费,保障用户掌握网络速度知情权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标准的权威测速,用户能够真正的掌握网络网速的知情权。
宽带测速标准助力宽带产业规范运作
针对宽带测速标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表示,两个标准的出台为规范网速的测试手段、实现行业的自律、他律奠定了统一、规范的基础。显然,宽带测速标准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测速工具和方法,也为运营商实施宽带提速工程提供了标尺。
无疑,宽带测速标准的出台源于一年多年“加宽带”声音的出现,而前不久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假宽带真相”报道更进一步加速了标准的出炉。
在许多用户心目中,一提到宽带大家就会想到三大运营商。实际上,除了三大基础电信企业之外,国内还存在许多二、三级运营商。他们往往通过从三大运营商购买带宽,再转售给用户从中盈利。这种模式本身并无不当之处,但由于宽带市场竞争激烈,这些二、三级运营商一方面要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以发展用户,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往往存在严重超售现象,不顾带宽承受能力,只顾发展用户,导致出现网络访问缓慢、观看视频不断缓冲等现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宽带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三大运营商只能选择转售宽带给二、三级运营商,从而进入社区、小区。
因此,宽带测速标准的出炉不仅保证了用户的消费权、知情权,也让宽带的“真假”之争不辩自明,有利于推动宽带产业的规范运作,也得到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回应。据了解,三大电信运营商已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测速系统的建设和升级,而腾讯、搜狐等8互联网企业也已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测速技术试验。
转变思维,提供高性价比服务是关键
宽带测速标出台的意义已不用再说,但值得思考的是,提升网速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单纯的为了提速而出台这一标准?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宽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目前来看,宽带发展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支付等多种应用和业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宽带产业的发展、宽带网络速度是否够快、质量是否稳定将关系到能否推动多个产业升级、创新。
从宽带产业的发展来看,提升网络速度,确保网络质量稳定仅仅是第一步,而如何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则是关键。
首先,运营商要坚持竞合的理念。宽带因市场潜力大、前景好,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我们要看到,如果一味地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只能是伤害宽带产业发展的根本。运营商要转变市场竞争思维,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把市场蛋糕做大,方能从中受益。
其次,运营商要加大对宽带应用的研发力度。如果运营商仅仅限于硬件投资,局限于管道商,而没有与高速网络相匹配的应用,那么,再快的网速也仅是物理速度,无法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宽带产业的持续发展。
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出台,运营商必须加快转型步伐,方能适应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宽带产业发展。
来源:通信信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