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食品结构和饮酒习惯,中国葡萄酒业发展得一直比较缓慢。但是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中国本土的葡萄酒品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葡萄酒业正在进入多元化时代。
品质消费需求提升
日前,法国卡思黛乐中国区总裁殷凯在2017中国酒业文化论坛上表示,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越来越“挑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品质化需求已经压倒了原先的盲目消费。在这种趋势下,酒企、酒商更需要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葡萄酒,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全球知名绩效管理公司尼尔森发布的《葡萄酒市场解析和趋势洞察》报告指出,葡萄酒在全国一二线城市20~49岁的酒类饮用者中的渗透率达到了83%。从饮用频次看,这些消费者每两三天就会喝一回葡萄酒。
除了更频繁地消费葡萄酒,国内消费者对高端葡萄酒的需求量也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的出口报告,澳大利亚高端瓶装酒出口增长更为迅猛,离岸价格每升在10澳元及以上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增长了63%,全澳大利亚在此价格区间的葡萄酒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出口到了中国。
葡萄酒业结构需调整
殷凯指出,单靠奢侈品的品牌聚集是不利于整个葡萄酒文化的推广。此外,国内葡萄酒行业目前仍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现在市场上葡萄酒商家纷纷打出“健康牌”,过度强调葡萄酒的养生功效,尤其是强调保健功能,将酒类产品作为保健产品进行宣传,致使国内葡萄酒市场陷入乱象。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购买品质好的葡萄酒的意愿也更加强烈,然而,国产葡萄酒仍更多停留在“送礼”时代,精美的包装对买酒自饮的消费者来说成为鸡肋。相对于进口品牌更注重人文的传播和地道的口味,大多国产品牌多是冲着市场的利好而来,希望得到快速回报心态的从业者充斥着国内市场。但消费升级后,消费者逐渐不再为粗放型的商品买单。
在具体的葡萄酒文化推广过程中,殷凯表示,把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当做障碍,甚至将独有的历史文化变成沉重的包袱,这对葡萄酒产品的推广甚至是葡萄酒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殷凯认为,目前80、90后已逐渐成为消费主体。因此,在葡萄酒的具体推广过程中,要使用消费者熟悉的、能够接受的、便于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