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加速进入“恐龙时代”


来源:   作者:吕福明    时间:2010-03-26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进程的加快,一个个产能过亿吨的大型煤炭集团和煤炭基地不断出现,山西、内蒙古、河南、新疆、山东等主要产煤大省,正在或准备引领煤炭行业进入以大集团组建为标志的“恐龙时代”。而这一演化进程,无疑适应了当前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气候,并有望将这一高碳行业推向低碳发展的新平台。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煤炭产业集中度,我国煤炭产业显得很分散。实施煤炭大集团战略,可以集中有限资源解决各个企业在煤化工、电铝等产业链上的诸多不足,如分头决策、分散投资、实力不足、技术支持不够、重复建设等问题,从而实现集中决策、集中投入、集中研发、互借优势、统筹应用,加速实现煤炭产业的结构性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几年,在中央加快培育煤炭大集团的政策推动下,各主要产煤省市大力实施重组整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2个主要产煤省完成了煤炭大集团的重组工作。但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始于煤炭生产大省山西。

借助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山西省2009年进行了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要求主体煤炭企业年产量不得低于300万吨;注册资金不得低于2亿元;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8年以上管理大型、中型煤矿经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90人。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山西高碳经济也要低碳发展”,要“好”字为先,“绿”字为要,“民”字为本,建设产业多元、低碳发展、社会和谐、城乡宜居、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发展改革委官员表示,山西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煤企兼并重组后,这个省办矿体制明显优化。从煤炭企业数量上看,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

据了解,山西煤炭工业的结构调整分为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高产高效3个阶段。目前,山西煤矿的数量已由2600座已减少到1053座;煤炭企业的个数由2200家减少到了130家;年产生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煤矿通过整合全部淘汰;90万吨以上的煤矿已占到煤矿总数的70%,并要求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继山西煤改之后,今年3月初,河南省政府正式公布本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兼并重组的重点指向年产规模在15万吨至30万吨的煤矿,力争在今年年底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企业数量从近800家减少到50家左右,使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产量占到75%以上,保证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

河南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主体是年生产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21家大型煤炭企业,包括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通过企业并购、转让、联合重组、控股等兼并重组方式,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

在山西省的北邻,内蒙古煤炭储量已超过山西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1/4。为在资源上保证重工业化的跃进式发展,去年10月份,内蒙古制定了要求本地私营煤矿企业必须与国有煤炭集团或国有合资煤炭企业整合的方案。作为资源大省的新疆也在加快整合步伐,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介绍,目前新疆煤炭企业的总数量从2002年的1820家降到259家,开采量从不到2000万吨上升至9000万吨,回采率提高到65%。

在东部沿海,煤炭资源大省山东也在酝酿实施省属煤炭企业的重组整合。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表示,山东将打造10户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其中包括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目前,山东省省属煤炭企业有7家,分别是兖矿集团、枣庄矿业、淄博矿业、新汶矿业、龙口矿业、肥城矿业、临沂矿业,合计产能超过1亿吨。业内透露,山东大煤炭集团组建后,拟通过产权关系的整合,逐步建立统一的销售、采购及资金运作平台,实现省内煤炭储备的统一规划和开采,同时将重点放在省外尤其是国外资源的整合开拓上。此前,兖矿集团已在澳大利亚取得两个煤矿的开采权,并逐步获取收益。

近年来,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大省,山东每年除自己生产1.4亿吨煤炭之外,还要从省外调入1亿多吨。为改变省内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的现状,山东各大煤炭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山东企业在省外、海外占有资源储量已超过省内本埠资源量,仅7大省属煤矿就已在省外圈占煤炭资源500亿吨。而今后实施的大集团战略,将使山东更有效地进行全球性资源整合和有效开发利用。

组建煤炭大集团需破解六大障碍

船大抗风。煤炭大集团拥有规模、管理、技术等诸多优势,可以对资源性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而中小企业则往往力不从心。据了解,全国组建后的各煤炭大集团采用资本运作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手段,加速兼并扩张发展,在不长时间内形成了雄厚后备资源、巨大产能和经济规模,扩张发展的实力快速增强。如,神华集团近年来每年的投资都在200亿元以上,持续开展兼并、重组,煤炭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千万吨级以上增长。

然而,由于改革重组会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针对当前煤炭大集团组建过程中会遭遇的障碍问题,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卜昌森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是资产重组问题。因为参与重组的煤炭企业大多为国有独资企业,一般采用资产整体划转方式。如有多元产权结构企业的情况,则需按《公司法》规定予以妥善处理。

二是企业高管人员的安排问题。在目前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除多数企业负责人归国资部门管理外,有的企业负责人仍由省委组织部任命,这就给重组后相关人员的任命安排带来困难。从一些成功的兼并重组案例看,可以对重组企业的高管人员,分别采取上提集团公司任职、二级单位交流或地企交流、到点退休或成立内部高参机构安置等方式,进行妥善安排。

三是主业和辅业的关系问题。多数煤炭集团组建时,采取主业重组,辅业由主业代管、托管方式,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辅业在政策、人才、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保持主辅协调发展。

四是煤炭资源开发问题。凡组建大集团的省区,一般都应将区域内的主要煤田的资源划归于大集团统一规划、开采。据了解,因为借鉴了山西的经验,河南煤改的难度要小一些。河南省政府将在资源配置、资金、安全监管、矿权转让及调整、税收等方面对兼并重组企业予以支持,此外还建立了小煤矿退出机制。

五是安全和稳定问题。大多数企业在重组中采取稳定下部、调整上部、过渡性的安排做法。在一定时期实行基层管理人员不变、工资政策不变等稳定性政策,保持基层稳定,严格工作责任,以抓好安全生产。

六是大集团控制力问题。为有效提高大集团控制能力,有关省区在战略规划、人事安排、资金使用、机构调整等方面赋予新组建的煤炭大集团应有的权能,在政策上优惠扶持,以树立大集团的权威。

近年来,我国高层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推行各个行业的重组,以期集中优势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工信部负责人在“两会”期间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出台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目的是使并购能跨越行业限制,从更高层面破除并购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财政税收、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煤炭资源整合以多种模式推进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不但受到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冲击和挑战,而且受到自身产能过剩的挑战。

国家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核电运行总装机容量约8000万千瓦,风电运行总装机容量约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约2000万千瓦,折合约6 .25亿吨煤的发电量。从煤炭产能上来看,山西省目前的实际产能达到10亿吨,内蒙古的产能达到7亿吨,全国产能已达到40亿吨以上。

煤炭行业严峻的发展形势,加速了全国煤炭资源的整合进程。业内分析,无论各地采取哪种重组模式,集约开发、有序利用、高效发展,都会成为煤炭资源整合的可期效果。

模式一:以资源为中心进行重组整合。这种模式主要以山西、河南、河北省为代表。山西省按照焦煤、无烟煤和动力煤资源来划分,进行大集团重组整合。近期,山西又大力度推进对全省2598处矿井的整合工作,规划在2010年底实现单井产能90万吨以上的规模要求,将资源集中于大型煤炭企业。河南省采取政府主导,推动平煤、永煤、郑煤三大煤炭企业牵头实施重组整合的方式,对6个省属煤炭企业、46个地方煤炭企业和1569个各类小煤矿进行整合和产权重组优化配置,将90%以上的资源配置到大型煤炭集团。河北省重组后的冀中能源集团,拥有峰峰、邢台、邯郸、井陉、张家口和山西晋中6个矿区,与开滦矿业集团管控了河北省绝大部分煤炭资源。

模式二:开放式资源整合。已跃居全国煤炭产量第一大省的内蒙古明确表示,其煤炭资源整合走的绝不是“山西模式”。山西省、市、县直属国有控股和参股煤炭企业产能占全省的一半左右,而内蒙古的现状则是,地方政府独资、控股、参股企业少,大部分收益由开发企业和个人所得,地方得到的利润较少。

国务院2005年下发《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使内蒙古煤炭资源整合进入一个4年加速期。期间,内蒙古煤矿总数已经由2000年的2000多处,减至2009年的501处,生产规模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已全部退出市场。

业内认为,与“山西模式”不同,内蒙古煤炭行业采取的是“开放式的资源整合”,目前已经整合完毕,地方国有企业基本上为央企所整合,其他煤炭企业则基本上是股份制企业。目前,内蒙古第一大煤炭企业伊泰集团即为股份制企业。

模式三:以业务链为中心的重组整合。这种模式主要以宁夏、黑龙江、陕西等省区为代表。主要做法是将全省大型煤炭企业组建为一个大集团,逐步实行统一战略规划、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市场营销、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品牌、统一技术研发等。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卜昌森认为,各主要产煤省煤炭大集团组建工作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第二阶段为企业自主扩张发展。已组建的各煤炭大集团经过不断重组、整合和磨合,现已普遍进入了新的扩张发展阶段,其经济规模和效益均实现大跨越发展。

如,山西焦煤集团2001年6月组建时年产量4649万吨、销售收入107亿多元、利润0.5亿元;2008年达到产量8029万吨、销售收入706亿元、利润48亿多元。神华宁煤集团2002年12月组建时年产量1820万吨、销售收入33亿多元、利润3.4亿元;2008年达到产量3883万吨、销售收入138亿多元、利润12亿多元。


整合使小煤矿问题有了求解路径

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关停小煤矿,是当前各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煤炭资源整合、环境资源保护的大势所迫。但因为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小煤矿问题总是纠缠不清,难以彻底关停,煤炭资源的整合风暴使困扰多年的小煤矿关停问题找到了求解办法。

近年来,小煤矿总是与频发的矿难有着扯不断的联系。现实情况表明,大、中、小煤矿之间的安全生产水平差距极大。据近两年合计,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的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2%、18%和30%,而事故死亡人数分别占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1%、15%和74%。

长期以来,小煤矿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投入、资源回采率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有大矿,在处理煤矿瓦斯、共生伴生资源、煤矸石、矿井废水、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方面也不具备国有大矿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数以万计的小煤矿的无序开采,滋生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以其低成本、低价格扰乱了煤炭市场秩序。最近发生的内蒙古骆驼山煤矿“3·1”透水事故,就是血的教训。

据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介绍,煤炭产业集中度每上升1%,事故死亡率将下降0.58%。业内认为,小煤矿多发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其行为短期化。据了解,煤炭生产许可证2年换发一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煤矿安全投入,加剧了部分小煤矿不顾矿工生命“多快好省”的畸形生产现象。

对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有诸多好处:一是有利于保护有限的煤炭资源;二是有利于改善煤炭企业的安全状况;三是有利于提高煤炭生产的集中度,使煤炭市场竞争更加规则;四是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提高产量腾出一定空间。当然,对于大型煤炭企业来说,无论是控股还是托管,安全生产的压力都会进一步加大。至于从短期效益看是否划算,还要看小煤矿的资源赋存量大小、兼并价格高低、政府具体的政策导向等因素。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排名前4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20%,低于西方国家40%以上的占有率;排名前8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28%,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占有率。据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介绍,截至目前,山西全省煤矿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山西煤矿产业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平均单井规模由30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对于一些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整合的地方煤矿,一些地方也采取了相应的局部整合措施。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介绍,这个省在2008年关闭了9万吨以下煤矿,2009年取消了乡镇煤矿。截止2009年年末,全省地方煤矿已减少至168家,占全省煤矿的76.4%,而产量已提升到全省煤炭产量的1/3。目前,以章丘、新泰、淄川、滕州等地为代表,山东大多数地方煤矿已整合成集团化运作,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吕福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