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正在跨越减排门槛


时间:2010-04-20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能源短缺问题,推动了近几年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设热潮。然而,煤制天然气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迈过“减排”这道槛儿,眼下已经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研究员陈家仁、神华集团副总工程师吴秀章等专家在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指出,煤制天然气的发展面临着碳排放和污染物处理的环保压力。比如,年产2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年排放CO2近600万吨,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的确将成为很大的环保问题。但是,业界经过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已经找到了煤制天然气发展与减碳目标同时实现的路径,将构建起基于煤气化的清洁能源化工体系。

  专家认为,煤制天然气是解决我国天然气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2009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880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1100亿立方米,同期的天然气产量只能达到900亿~95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正在不断加大。从我国能源资源储存情况来看,通过煤炭气化获得清洁能源是合理的。

  吴秀章表示,破解煤制天然气的环保难题,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技术路径。利用CO2的捕集和封存(CCS)技术,捕获生产中产生的超过50%的CO2进行输送和销售,同时配套建设环保装置处理回收副产品,可获得可观利润,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低碳生产的新型煤化工运营模式。

  煤制天然气是碳排放大户。而恰恰因为煤制天然气项目产生的CO2浓度超过80%,为实现CO2封存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家仁教授告诉CCIN记者,位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东部的大平原公司的煤制天然气装置是全球唯一一套工业化生产线,目前已成功地运行了20年,规模为389万立方米/天,它的CO2经捕集和净化处理后,被送到两家加拿大油田注入地下增加采收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在污染物处理方面,陈家仁指出,煤制天然气项目可以根据自身的工艺,研发配套的环保回收项目。大平原公司的做法是,根据自身的工艺路线,配套处理回收装置,开发出无水氨、惰性气体、苯酚、甲酚酸、硫酸铵等副产品,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建设和筹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15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建并开始实质性运作的有3个,分别是:内蒙古汇能集团16亿立方米鄂尔多斯项目、大唐国际内蒙古赤峰40亿立方米和大唐国际阜新年产40亿立方米项目。这些项目都在碳减排和消除污染方面进行了规划。

  其中,汇能集团煤制甲烷气深加工和废气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对已有煤制天然气、兰炭、废弃的CO2进行深加工和循环利用,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引进国外关键设备,年可生产8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并配套建设年产40万吨乙二醇、6万吨碳酸二甲酯、5万吨食品级CO2、6万吨CO2降解塑料、3亿块灰渣砖项目,将废气、废水、废渣充分利用,实现了减排增效的双目标。此外,神华集团现正在其鄂尔多斯煤制油基地建设一个CO2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

  随着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的环保政策实施,选择环保、洁净的煤气化技术,发展CCS技术,研究其他废物的经济化回收技术,是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减碳”的关键。















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