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已在日前举行了开标大会,但具体结果要等到评标过程结束后才会揭晓。
在这次招标中,民营油企首次参与了角逐。“国家石油储备为民企打开进入之门,意味着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多元化的趋势已经明朗”。
国家在以往实施的石油储备规划中,一直让国有企业唱主角,而民营企业则是凤毛麟角,所占比重非常有限。值得欣慰的是,新36条的隆重面世,给民营油企进军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带来了福音,可以预见的是,随意国家石油储备大门的敞开,民营企业将成石油储备的重要一极。
事实上,打造和构建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是中国实现能源战略运作的必然趋势。尤其重要的是,架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必须考虑商业化运作,民营油企作为石油储备的重要一元,其能量不容小觑。
从国际经验来看,“藏油于民”已成为石油储备主要风向标。欧美、日韩等国家,都有商业石油公司、民间组织机构的参与,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据悉,德国施行“联盟储备”机制,官民联盟储备量、政府储备、民间储备比率为57∶17∶26;虽然日本缺石油,产量仅是该国石油需求量的0.2%,但他们实行全民找油,自身的石油储备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民间储备为77天,占据国家总储量的46.4%;在美国,除了五大石油公司,还有4000家小公司都参与石油行业中。
从我国民营油企的自身实力来讲,也具备了“藏油于民”天然条件。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有8万余家,拥有100万员工,近4万座加油站,3000万吨仓储能力,2500万吨码头吞吐量,年销售石油总量近1亿吨,约1万亿资产。更为重要的是,倘若我国的石油储备过分依赖三大石油公司及国有油企,不仅会加重巨头们的负担,国际市场也会对我们的石油储备“家底”会一目了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