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企难!煤企亦难!现货市场的煤价降了,但发电企业盼望的好日子并没没有来临。综合中国电力新闻网报道,福州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经历了7天对峙后无果而终。原因是主要供煤企业与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在电煤价格上互不相让,彼此能够接受的底线相距甚远——双方的价格预期相差170元/吨。
在国外和国内市场双重挤压下,煤炭业正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国际价格倒逼、国内需求疲软、港口积压的不利因素,煤企希望价格在08年合同的基础上涨4%左右。而五大发电集团似乎在“抱团取暖”抵御“高煤价”,希望今年电煤吨价要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0元,这样的要求被某家媒体评论为“当属合理”。但如今这种价格的博奕、暗战、顶牛似乎仍有延续。国际金融危机犹如打开了潘朵拉盒子,在这个“魔盒”打开后看国际能源价格回规理性,人们没有理由此而来退缩与回避破解煤电困局的难题,在找到煤电共赢这把市场经济的“上帝的钥匙”前,人们最终相信与拥有的还是一个关键题――希望!
谁在支撑“高煤价”?毫无疑义,是用煤大户发电、冶金、建材、化工行业。查阅多种分析和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约27亿吨,这其中电煤用量约14亿吨。由此可见,电煤是煤炭行业的绝对大户,当年煤炭产能的约52%通过发电转化变成清洁能源。证券日报就有作者形象比喻:“煤和电本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总装机容量的60%以上”。应该说,除最优质用于精细煤化工、炼焦等用煤与电煤价格走势稍有出入外,恰恰是我国的电煤需求支撑了去年煤价的虚高,是相对的电煤“合同低价”消化了大部分煤炭产能才抬高了泡沫彭胀影射的煤炭部分品种的“市场高价”。因为国内的煤价受相关政策的指导与制约与海运成本等因素影响,进出口量虽大但与原煤总产量相比又占比不大,以2008年看,当年出口4543万吨,同比下降约15%,出口煤仅占煤炭产能的约2%。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简称:发改委网站的一条消息。当年,“受进口需求增长和国家控制出口的政策效应还将继续显现等因素影响,我国2008年大部分时间保持煤炭净进口状态”。细加比较,2008年煤炭净进口状态的出现正是国内“高煤价”的结果,但因净进口总量很低,还谈不上仰制煤价疯涨这头“狂牛”。假若提倡发电企业等进口煤炭,给予其更优惠的关税减免等政策,甚至于补贴,也许部分得天时地利的电厂就能领先突围,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