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8年,在建材行业一度布局分散、竞争无序的艰难处境下,中国建材集团转变和创新企业发展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至2009年,集团营业额从37亿元增至816亿元,增长21倍;利润从0.78亿元增至38.8亿元,增长49倍;资产总额从123亿元增至1133亿元,增长8倍,稳居建材行业百强首位。
展望未来10年,中国建材明确提出实施"大建材"战略,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与新能源材料,并从现有建材领域扩展到建筑钢材和木材领域,强化产业链的延伸,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快速发展之路的中国建材,将如何在未来打造世界一流的建材企业,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记者:我国建材行业产量在全球占比很高,但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有几十亿元销售收入的企业就觉得很大了。您怎样看待建材行业的发展现状?
宋志平:2009年中国水泥产量16.28亿吨,占全球水泥产量50%以上;浮法玻璃产量5.6亿重量箱,占全球玻璃产量的46%;陶瓷等产能占全球比重更高。建材行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过于分散,行业规模大但缺乏强企。中国建材集团从一个资产和收入均为几十亿元的公司发展成为"双过千亿"的企业集团,是一个历史性跨越,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成果。这不仅将成为集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将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由大变强的标志性事件。
记者:我国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进行抑制,对建材行业这一较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意味着什么?
宋志平:同国内许多传统制造业一样,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这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将带来巨大机遇。在这场全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中,作为建材行业的排头兵,中国建材集团应该责无旁贷地成为市场健康化的带头者。
下大力气开展联合重组,目的是要形成以大集团为主导的区域性市场格局,提升行业价值,提高行业集中度,使产业由追求量的增加转变为追求价值的增长。过去,依靠联合重组和资本运营,中国建材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技术创新和突出主业的发展道路,坚持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相结合的成长模式,走出一条以区域发展为中心,控制总量,实现存量优化,推进市场健康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记者:您此前提出,今年要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与新能源材料。中国建材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走出一条立足"三新"的节能环保之路?
宋志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实现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关重要。中国建材集团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了集团整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平台,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加大集成创新力度。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组织实施高性能水泥、太阳能膜玻璃、高性能碳纤维等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对集团发展的贡献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住宅产业化,中国建材正在积极推进"房屋下乡"工作,在农村推广钢结构节能环保集成房屋。
记者: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建材集团的"大建材"战略在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方面有何考虑?
宋志平:"大建材"战略总结起来,一是按照国际通行概念,从现有建材领域扩展到建筑钢材和木材领域;二是强化产业链的延伸,大力发展新型房屋业务;三是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
对企业来说,大是基础,强是目的。中国建材集团的目标是,十年后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大的综合建材供应商。为此,中国建材集团将进一步丰富、充实"大建材"战略,不只规模要做大,而且要有产业属性,有研发创新能力,有核心竞争力,要在行业中举足轻重。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