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勇当全国教育综合改革探路者,2014年,上海主动承担“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和“一市一省”高考综合改革两项国家试点任务。三年来,上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进展如何?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确定的214项重大改革任务稳步实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高考综合改革经过“三年一个周期”稳慎有序的推进,既定制度安排成功落地,探索形成了实践经验。眼下,第三方机构正在对上海今年首次实施的新高考进行评估,以期今后能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
据悉,上海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学校和大学3350余所,从在园儿童到博士生的各级在校学生267.5万人,专任教师近20万人;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935所,每年结业生近200万人;老年教育机构5883个,每年接受教育服务老年人770余万人次。
应对入园入学高峰,家门口好学校越来越多
市教委主任苏明介绍,五年来,上海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应对实施二孩政策而引起的人口变化,上海的教育部门提前规划,布局建设园舍资源。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从2011年到2016年,全市通过基本建设等途径新增法人幼儿园301所,增加学位数13万余个,基本实现常住3至6岁幼儿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全覆盖。新增义务教育学校283所,新增学位达到10万余个,较好地应对了人口出生高峰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
五年来,全市新招聘三万多名中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2%、研究生学历占20%,年轻化、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极大优化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
上海还通过加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不断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源。截至今年8月,全市各区建设的学区和集团共171个,覆盖学校993所,约占本市中小学总数的55%;同时,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集群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382所学校,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25%。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品牌学校开办郊区分校
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上海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让众多市民“获得感”满满。2014年,上海成为全国率先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上海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和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位居国际领先地位。上海基础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教育的一扇“窗口”,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苏明介绍说,通过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托管郊区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机制,一批薄弱学校快速提升水平,“原来招不满、现在坐不下”的生源回流趋势开始显现。同时,一批中心城区品牌学校到郊区办分校,丰富了郊区优质教育资源。
实施新高考,系统优化“指挥棒”
今年是上海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着眼破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缺失”等问题,上海率先落实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两依据一参考”招录新模式,系统优化高考“指挥棒”,为高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并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倒逼”。
另一方面,上海建立了新型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在小学低年级推行“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严格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遏制过早过细的“分分计较”。同时,上海建立并公开发布各区和学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评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在全社会营造“好学校”的正确价值导向。
五年来,上海多渠道走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纵向学历上升通道。中高职贯通培养大幅拓宽,招生数由2012年的360人扩大到今年的7400人,扩增20多倍;2014年启动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招生数由最初的124人增加到今年的1319人,扩增11倍,今年的报名与录取之比更是达到8:1,平均录取分数比普通高中录取线高出25.5分。今年还正式启动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从明年起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