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需求博弈政策收紧短期交易机会是关键


来源:   时间:2010-03-29





  上周五,由于中铝携手力拓开矿,引爆了有色金属板块。这个在2009年8月至今一直“颓废”的有色金属板块,再次吸引住了投资者的眼球。也正是因为有色板块的领涨才基本扭转了沪深两市股指的下跌趋势。

  总的来看,有色金属需求依旧强劲,然而在宏观政策收紧渐行渐近的背景下,有色金属能否重新进入强势或许不是那种重要,倒是在需求和政策收紧博弈中,寻找机会才更为重要,毕竟,时下有色金属整体跌幅超过大盘,存在一定的短期交易性机会。

  历史数据显示金属指数涨跌常赢大盘

  回顾2009年的有色金属板块,可谓风光无限。2009年金属指数从669.45点涨到1479.19点,最高点摸至1674.41点,年涨幅124.88%。

  如果,再把数据往前推,从2001年至2005年,这5年是有色的盘整期,2001年的574.89点,一直盘整走到2005年的340.81点,最低下探至301.41点。

  2006年,金属指数从340.40点上涨至762.22点,年涨幅123.65%;2007年从766.13点涨至2203.19,最高摸至2661.79点,年涨幅189.05%。

  截至上周五收盘,金属指数收于1356.65点,如果按照2005年的301.41点的低点,已经上涨了350%。如果,仅从2010年至上周五收盘来看,从1486.84点跌至1356.65点,下跌8.28%。

  当然了,要是结合大盘来看,2001至2005年也是大盘的盘整期,但2006和2007年大盘分别上涨130.43%和96.66%,2008年下跌65.39%,2009年上涨79.98%,2010年至上周五收盘下跌6.39%。

  以上数据分析得知,2006年金属指数跑输大盘,然而,2007年跑赢大盘接近100%,2008年的下跌期大致相当,2009年跑赢大盘近55%。就今年来看,金属指数的跌幅比大盘多近2%。

  当然,从这个长期的趋势来看,金属指数经常是跑赢大盘,不管跌或者涨。回顾完近几年的有色金属的表现情况,那么,对于近期而言,有色金属还会继续领涨吗?这个问题,肯定是上周五有色大涨之后留给投资者的一大悬念。

  有色金属需求支撑博弈宏观政策收紧

  从整个宏观面上来讲,第一,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有色金属整体稳中有升得到了全球宏观经济面的支撑。第二,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房地产、汽车、家电行业等行业振兴规划,直接推动这些行业的复苏,同时也间接拉动了有色金属的需求,而需求的提升便是对有色金属价格最好的支撑。第三,2010年,投资和消费仍然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引擎。有色金属是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行业,其真实需求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变化状况。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对铜、铝、铅锌、镍等基本金属的消费占全球半壁江山。第四,美元近期持续走强应该难以一直持续,2010年保持温和回落贬值将是主基调。其中,在美元温和贬值、通胀预期、全球矿产金持续下滑及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增加央行黄金储备等有利因素推动下,金价中长期走势依然较为乐观。

  然而,货币政策的收紧将导致负面作用。2009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推动金属价格快速上涨。而如果全球政策收紧,特别是美国政策收紧,将导致高通胀的预期基础不复存在;流动性收缩,投资需求下降;美元由弱走强。这些因素都将导致金属价格出现短期的向下波动。从上周印度央行加息,便可以感知货币政策的收紧预期渐行渐近。

  价格涨跌互博显露短期交易性机会

  随着经济刺激政策退出预期不断加强,及国内严重过剩的上下游产能,展望2010年,市场却充满着不小的挑战。有色金属消费需求能否顺利切换,将是影响2010年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投资需求是否维持,终端消费需求能否接力,无疑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左右金属价格市场的关键因素。

  华融证券认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投资和消费仍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引擎,以及美元保持温和贬值的大背景下,2010年有色金属价格仍有上涨空间,锌、铅、铜品种有望再次成为领涨品种,年均价涨幅预计在40%-55%左右,预计2010年主要有色金属子行业利润平均增速在50%-70%左右,有色金属板块仍有潜力可挖。

  对于有色金属板块的交易性机会,广州万隆认为,小品种金属与黄金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小品种金属方面,从06年至07年有色金属板块的大牛市来看,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有色金属价格基本上是普涨的格局,但上升的顺序有先后,通常初中期铝16625,130.00,0.79%、铜、锌的表现较好;中后期小品种金属表现相比较好。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不同品种时,可以参考以上的时间差。综合而言,建议关注稀土、锑、钨、钼等小品种的补涨机会。另外,黄金板块也值得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