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番管理层再出调控产能政策,业内已经有预期,但这很难对短期市场价格构成影响,钢价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消费淡季和库存高企。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条件》对钢铁企业在环境保护、能耗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规范。业内普遍认为,这预示着管理层对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调控将进一步升级———严格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一些数字充分表明了此举的必要性。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本周一在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上表示,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过快,预计今年我国钢产量将达6.2亿吨至6.3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在目前钢材库存居高不下、下游需求仍未现实质性好转的背景下,如果供给继续盲目增加,钢铁行业将更深地陷入供需失衡的泥潭。
从4月中旬以来,钢材期现价格连续九周下滑,跌幅超过20%;A股市场上钢铁板块也随之步入连绵跌势,至记者发稿日,板块指数跌幅超过26%。“资本市场上价格的持续走弱充分反映了市场的预期。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是需求的下降,钢价仍处于寻底的过程,铁矿石价格的成本压力将延续下去,钢铁行业的盈利仍将被压缩;如果钢铁行业不减产应对,钢价很难反弹。”东兴证券行业分析师孙继青对记者表示。他认为,三季度钢铁行业很可能面临亏损。
“对于此番管理层再出调控产能政策,业内已经有预期,但这很难对短期市场价格构成影响,钢价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消费淡季和库存高企。”首创期货研发中心钢材分析师汪晟在与记者连线时称。东证期货分析师王德智则向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管理层也多次出台针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办法,但是且不论政策的执行力如何,其见效恐怕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要真正落实到钢厂,还要进一步观察政策力度。”
事实上,近来接连出台的政策已将下半年的调控基调进一步明朗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调整经济失衡和产业结构问题。今年5月,工信部曾向全国各省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大型钢铁企业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提出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对企业,提出“清理和纠正地方擅自出台的对钢铁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之相关土地政策、差别电价政策,以提高落后产能生产成本;对政府,提出采取“区域限批”规定,对未能完成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任务的地区,暂停对该地区其他建设项目的环评、供地和核准审批。另一方面,首次提出使用“经济手段”,表示中央财政要加大对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支持力度,将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挂钩。
不过,汪晟也认为,政策对于供给层面调控的效果仍然需要观察。“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执行情况很难预测,另一方面,对于钢厂而言,尽管价格持续下跌使得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但目前其减产意愿并不强烈。”对此,他解释,上半年,伴随价格的上涨和需求的回暖,钢企已经赚得了一部分利润;此后钢价下降过程中,中间经销商又承担了主要风险,起到了“垫子”的作用,“钢材订购价格下调晚于市场1个月左右,期间的损失主要是由中间商承担的,并不是钢厂。”
对于目前市场密切关注的有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减产”的说法,汪晟表示,在当前市场销售价格接近成本价格的情况下,部分短流程的小钢厂由于前期低价矿石耗尽,已进入亏本销售的状态。因此,部分钢厂逐步开始停产检修,产品涉及螺纹,线材,热轧等,区域涉及河北、东北、华东,既有民营的小厂,也有国营的大钢厂。尽管停产检修的实际数量尚难完全统计,但预计应会对7至8月份的粗钢和钢铁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但汪晟和王德智均对记者强调,目前限产和减产主要存在于小钢厂,大钢厂则主要是传统的生产线检修方式,而考虑到成本因素,对于拥有高炉的大中型钢厂而言,除非出现巨额亏损,否则高炉减产很难实现。从业内人士的实地调研结果来看,情况也是如此,这也决定了市场并不能将控制钢产量寄希望于此。
除了相关政策及其对供应量的影响外,决定下一步钢价走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非需求莫属。对此,王德智认为,“总体来看,需求环境与去年相比会差一些,其中房地产调控力度将是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汪晟则认为,我国钢铁需求的主要行业集中在基建、房地产、机械、汽车、造船、家电几大行业,其中基建和房地产比重就高达50%。从上半年情况看,开发完成额、竣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都保持在高位运行,螺纹和线材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但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在这三个指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螺纹钢期货和现货价格均出现了接近20%的大幅下滑,显然,这与调控政策预期密不可分。他进一步表示,“第三季度一般是政策延续期,也是传统的钢铁消耗淡季,预计整个基建和房地产不会有新的利空政策出现,但实际消费将出现一定的回落。”
综上所述,汪晟认为,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来看,第三季度随着钢厂主动减产和环保政策的执行,粗钢产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需求方面也会出现减缓的趋势,而影响钢价的焦点因素———库存能否有效降低将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降幅哪个更快,更持久。
作者;王妍码 来源:金融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