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产业亮点指导投资方向


作者:沙金海    时间:2010-08-09





  随着美元的贬值趋势再度显现,市场对有色金属行业的未来走势再度充满乐观预期,因为美元贬值的潜台词就是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上的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的弹升。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一走势呢?

  一、需求还是炒作

  对于未来有色金属股的走势,业内人士其实分歧是很大的。为何?主要是因为凡是有期货衍生工具支撑的有色金属品种均在今年上半年一度出现大幅涨升趋势,铜、黄金、铅锌等品种就是如此。但是缺乏金融衍生工具支撑的有色金属品种反弹幅度并不乐观,这不仅仅体现在同样可以归为基础金属行列的铁矿石产品价格,而且还包括锑、锗等小金属品种。

  正因为如此,有观点认为,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的涨升其实缺乏强劲的产业支撑,主要是受到了金融衍生品种走势的牵引。也就是说,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的涨升,一方面是因为美元贬值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球热钱的参与。如此不难看出,产品价格上涨或并不是市场需求的推动,而只是由于在美元贬值趋势下所带来的热钱炒作的推动。事实上也可能的确如此,因为铜、铅、铝等诸多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显示业绩虽然呈现出改善趋势,但尚未与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性。这其实就说明了市场需求相对有限,使得产品价格的上涨并未得到实体需求的支撑,从而使得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速度与产品价格回升速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理解了这一点,似乎就可以理解有色金属板块为何在近期出现了两个背离特征,一是近期美元指数虽然有继续下行态势,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似乎涨幅相对有限,尤其是铜、铅、锌、铝等品种,如此背离就说明了缺乏实体经济配合的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二是近期黄金等产品价格虽然上涨,但是相关股票的股价弹升幅度相对有限,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的近期走势更是随着大盘指数震荡而不是随着黄金价格走势而上涨。

  二、从产业亮点中寻找投资方向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有色金属板块今年以来的表现已经充分反映了美元贬值的预期,进一步的涨升需要得到实体经济强有力的支撑,而且目前有色金属股的股价也基本上反映了未来经济强劲回升的预期。也就是说,铅、锌、铝等基础金属的股价其实目前已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估值泡沫,未来就算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股价也未必能够同步上扬,这其实也是中国铝业H股股价远低于其A股股价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对于中国铝业、ST锌业、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等品种予以谨慎,尽量不盲目追高。

  但是,不同的有色金属的下游需求是不一样的,如铜主要应用于电力等相关领域,而目前我国电力、电网投资力度依然旺盛。也就是说,铜的下游需求依然旺盛,因此,铜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仍有望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趋势。这表明,下游需求的不同将会引发相关金属产品价格前景,以及相关有色类个股股价走势的不一致。故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存在着一定的产业亮点,而这些产业亮点将指引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方向。就目前来看主要有三个:

  一是下游需求旺盛且拥有新兴产业热点的相关小金属品种,比如说钽、铌、锗、锑等小金属。其中锗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红外市场,太阳能电池随着锗单晶片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技术发展,高效三结电池的市场需求将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而扩大,地面光伏领域对锗系列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随之增长。而军用市场将对红外热像设备有着旺盛需求,民用市场的需求更为旺盛,2003年至2006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未来民用红外热向像仪潜在的市场需求将高达上千亿美元,超过军用市场需求。故有行业分析师预测到2012年,全球锗的实际消费量将超过325.94金属吨,较2009年的210金属吨增长55.2%。据此,云南锗业等相关公司可跟踪。

  二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品种,比如说符合环保型发展趋势的产品,主要是指锡。由于锡在产业应用方面拥有较强的环保性,因此,替代铅等产品的效应迅速显现出来,从而使得锡需求迅速回升。但供应则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比如说印尼,由于私营冶炼厂产量的减少,上半年印尼锡出口量下滑14.5%至43263吨。目前印尼仍然在进一步打击违法矿山,导致中小矿山关停,看来下半年出口将进一步减少。但由于下游需求依然乐观,所以锡产品价格有进一步回升趋势,锡业股份等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好转。

  三是我国启动的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采将带来新的产业亮点。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战略资源的保护,对稀土、锑、钨等我国优势突出的相关产品进行了保护性开采,这无疑会提升全球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趋势。以锑为例,我国年产梯15万吨左右,占全球产量的90%,其中湖南有色与辰州矿业各为4万吨与2.3万吨,如此的行业特征就意味着一旦我国保护性开采政策延续,就将赋予未来锑价进一步涨升的可能性,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辰州矿业等相关公司。

作者:沙金海 来源: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