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鞍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钢铁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政府官员、相关企业负责人、业界专家就我国钢铁行业走两化融合道路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报对这次会议进行了报道,并摘录了主要钢铁企业负责人的精彩发言,希望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信息化企业,制定和完善钢铁行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已成为钢铁行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由去年同期赢利255亿元转为亏损7.7亿元。重点钢铁企业自去年10月起连续6个月出现亏损,今年1-4月,已亏损52亿元。在此形势下,走新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道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广大钢铁企业的迫切需求。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鞍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钢铁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信息化企业,制定和完善钢铁行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已成为钢铁行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三大模式推进深度融合
综观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无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钢铁工业发展的困难时期,还是在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快速扩张的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钢铁企业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这些模式包括:第一,以全程自主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立足自主开发,不断探索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创新之路,使企业在满足两化融合发展深层次需求、实现全面的综合集成、适应企业需求变化、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第二,以套件为主、开发为辅的外包主导型模式。首钢、邯钢、济钢、太钢等企业选用成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套件和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软件来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这些软件套件吸纳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我国钢铁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第三,开发与套件并重的混合发展型模式,鞍钢、湘钢等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套件在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
从当前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状况来看,广大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正向集成应用加速升级,部分企业已步入多业务系统集成应用阶段。据宝钢集团董事会秘书王力介绍,宝钢在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企业信息技术在设备、生产、产销一体化、企业管理、采购、销售等环节应用的深化,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也在加速。如今该公司已逐步形成了制造过程管理、全局性跨地域、集团化管控等自下而上的多层次、多角度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与生产过程正走向深度融合。如在产销一体化方面,我国钢铁企业紧紧抓住全球钢铁行业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趋势,围绕建立产销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推进基础自动化、流程自动化及生产制造的信息化,提高了钢铁制造精益生产水平。据马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高海建介绍,与大规模定制生产相适应的产销一体化管理模式,已成为马钢信息化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从ERP到高级计划排程APS和高级产线排程ALS系统,到MES系统,再到物流管理系统LES的公司信息化四级架构。基于此,马钢在纵向上初步建立了计划形成、分解、执行与调整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横向上初步实现了炼钢、热轧和冷轧生产执行计划的一体化优化排程。
关键在于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
在国家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如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已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鞍山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林瑜认为,钢铁业的信息化主要包含生产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方面内容,两者的一体化构成了当代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其中,生产信息化包括生产装备的信息化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林瑜认为,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载体,提升企业装备的数字化水平是构建新型工业化钢铁企业的基础。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及装备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当企业管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并且装备基本实现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
武汉钢铁集团总工程师傅连春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围绕业务流程再造和促进企业管理经营模式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落实到应用领域,就是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流程的再造相融合。此外,两化融合和信息化本质的内涵是要促进转型,新模式的出现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模式要有所改变。比如在当前发展阶段,武钢的信息化支撑着企业管理、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制定标准是工作重点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无疑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全国钢铁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提升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结合《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结合技术改造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继续抓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工作。主要包括结合技术改造,提升融合水平;推动发展水平评估,引导企业走科学的两化融合道路;培育技术支持和服务企业,提高钢铁行业信息化支撑能力;制定和完善钢铁行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
从未来钢铁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方向来看,如何建设一批具备专业化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IT企业,已成为钢铁行业提高两化融合质量、效益、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光宇表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两化融合,是一项需要企业长期面对并付出努力的战略任务。对于从制造行业中走出来的IT企业来说,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广大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应与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分享经验,齐心协力推进钢铁行业两化融合的进程。
在全国钢铁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大型综合钢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俊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国际先进企业为标杆,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目的是判断和评估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内容、发展需求、发展水平;找准信息化与钢铁工业发展的融合点和切入点;发现、总结、提升和推广两化融合典型经验、典型方法,树立一批两化融合典型企业;挖掘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钢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技改投融资、技术创新等提供政策依据,推动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鞍山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林瑜:应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工业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要在企业中促进两化融合,必须要找准两化融合的定位——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
鞍钢的信息化建设是在鞍钢的主体生产实现了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划安排,为适应管理的需求而扎扎实实地做起来的。鞍钢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实施管理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覆盖产品全制程的物流、工作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高度集成的ERP系统,规范、完善企业管理规制,构造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钢铁业的信息化包含生产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方面内容,两者的一体化构成了当代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其中,生产的信息化包括生产装备的信息化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及装备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当企业管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并且装备基本实现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
此外,抓住两化融合的关键,要从基础管理信息化入手。信息资源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结合点,企业只有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对生产和管理流程中各要素的高效利用,挖掘其新的商业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化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战略决策等领域的潜力和优势。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关键。
来源:CIO时代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