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盛夏季节遇寒冬 跨区域兼并迎机会


时间:2010-08-17





减产,几乎成为这个盛夏钢铁行业最为醒目的标签。而第三季度将让国内钢企步入最困难的时期。


对门理发店音箱中飘荡出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怨艾的歌词很快爬上了正在大倒苦水的刘洪涛的脸:“往年夏天,是我饭店生意最好的时候,因为天热,附近钢厂的工人都喜欢在我这儿吃凉菜、喝啤酒,吹空调,热闹得不得了,我们两口子总忙得手脚不停。”

然而,如今附近钢厂的停产检修,让刘洪涛的小饭馆失去了往日的繁忙,也让背井离乡的他萌生了停业回家的想法:“说来也怪,这些厂子,说停产就全停产了。工人一走,不光我的生意不好,临近的理发店、小超市统统都傻了眼,往常厂子门口三五成群的黑车司机都不见了。”

据笔者了解,刘洪涛所在的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有上千家规模不等的依靠钢铁发家的企业。如今,钢铁行市的不景气让这个因钢铁而繁华的小小城镇复归于沉寂。“卖不去呀,不停产怎么办?”荣发钢厂的李老板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差不多都停产了吧,反正是赔钱,不干还赔得少点”。

在有着“中国钢铁第一城”之称的唐山,类似丰登坞镇的情况比比皆是,

“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小钢厂多灵活啊,想停就停,我们行么?”唐山市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综合业务部部长李志强表示,“我们厂光职工就将近一万人,停了产他们怎么办?”

无法停产,就只能减少开工的生产线,工人则轮休轮作。据悉,唐山已有三成左右的轧钢生产线停产。

唐山的情况并非特例,停产检修以控制产量的烦恼也并非中小型钢企所独有,诸多钢铁巨头亦未能置身事外,不少钢铁产能也在这个盛夏蒸发得无影无踪。

“事实上,大钢企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我的钢铁网总监徐向春分析认为,如今中小钢企所使用的现货矿与宝钢等大型钢企使用的长协矿之间,价格已出现倒挂,也就是说,国有大钢企的矿石成本高于民企。

目前,检修减产从小企业已经扩展到唐钢、武钢、沙钢、攀钢等大企业,检修设备包括螺纹钢、线材等粗钢,也包括热卷、中板生产线等精品钢。

难熬的三季度

对于如今的这种局面,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并不意外。早在6月初出席2010全球绿色经济峰会时,面对上半年颇为红火的钢铁业,他就曾做出过“第三季度是钢铁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中国钢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的判断。他表示:“国家正在调整结构,房地产面临调控,虽然汽车、家电的政策没有变,但两年的高增长已经开始出现了消费疲劳。”因此他推测,“部分钢厂会在此种压力下选择减产,受此影响,第四季度矿石价格肯定会下降”。

“此次钢铁行业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兰格钢铁分析中心主任侯志芸分析认为,“铁矿石的价格上涨和需求拉动的双向作用导致钢铁价格1月29日开始上涨,一直上涨至4月15日,持续上涨的价格抑制了下游行业的购入积极性,过快上涨的价格他们无力承受,金属制造等下游行业的钢铁采购量现在已经大量下降,转而消化自身库存。”

钢材的另一个下游大户——建筑钢材的情况显然更糟:目前,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开发商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加之暑期正是建筑钢材的传统销售淡季,建筑钢材价格5月份开始持续走低。

在唐山市路南区的吉祥钢材市场,笔者就看到,在烈日下暴晒的大堆建筑用钢管已然生锈。面对一跌再跌仍少人问津的这些钢管,经销商蔡先生直言:“无论是天气还是市场,第三季度都很难熬”。

蔡先生们的烦恼病毒般传导到了上游,钢厂的生产积极性随之下跌。由于建筑钢材在我国钢材结构尤其是中小钢企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导致了大量钢企的停产检修。

此外,由于国家7月15日起,取消了48个品种税号钢材的出口退税,导致这部分钢材流入国内,进一步加重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上述原因对钢材价格下跌都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上半年国内钢铁产能的过度释放。”在侯志芸给笔者的一份资料中显示,今年以来,粗钢产量连续6个月在5000万吨以上,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显突出,而早在4月下旬,全国钢材社会库存量就开始在1600万吨附近徘徊,居高不下。

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之下,钢企为争夺订单,不得不一再调低价格。截至7月15日,宝钢、武钢、鞍钢已全部下调了产品价格政策,主要产品降价幅度达350元~700元/吨。其降价幅度已经基本把今年以来的价格涨幅抹掉。跌破成本的现象亦为数不少:截至6月30日,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监测的7个品种中,6个跌破成本,且成本与市场价格倒挂幅度加大,除中厚板倒挂在百元之内,其他都已在200元以上。

当然,除了降低产品价格外,各大钢企也开始对未来发展规划作进一步调整。宝钢内部人士向笔者透露,“目前,我们的发展指导理念已经由数量转向质量。”此外,宝钢率先公布《2010~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至2012年粗钢产能达到5000万吨,2015年达到6600万吨以上。”这组数据分别比2007年宝钢提出的8000万吨、过亿吨缩水超过30%,引起了业界普遍关注。鞍钢随后公布的五年规划也将其目标锁定在了较为谨慎的6000万吨。

政策应顺势而为

在大企业从容修改发展规划的同时,河北邯郸某民营钢企负责人吴飞雄(化名)正在为自己企业的前景发愁不已:“我的企业已经接近完全停产了。没办法,市场不给饭吃,政策也没给好脸色看。”

他指的政策,当是指今年以来,国务院、工信部连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钢铁行业的政策和文件。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提出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商请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7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大连召开的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上公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对产能淘汰的各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界定。

《条件》明确要求,2005年7月以前所建高炉有效容积要在400立方米以上,转炉、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要求2009年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不达标就淘汰。

对此,吴飞雄说:“按照这个标准,我的企业死期就到了。”因为吴飞雄的企业始建于1998年,高炉有效容积280立方米,正在淘汰之列。

数据显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70多家会员之外的产能约1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0%,这部分的企业数量极为庞大,能避免淘汰的却少之又少。“事实上,国家的用意,就是要把这一部分企业淘汰掉。”徐向春认为。

“与以前的政策相比,《条件》中所提到的措施更具操作性,更具有现实意义。”侯志芸表示,比如规定了具体的排放标准:钢铁企业吨钢污水排放量不超过2立方米,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8千克等等。“具体执行起来就不会出现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了”。

但是,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凌对政策并不满意:“我觉得调控政策仍然有继续调整的空间。因为与之前的政策一样,这一政策也没有具体的收益方。”

他解释道:“一旦不符合要求的钢企被关闭,地方政府不仅失去了财政收入、GDP增长,还要面对由此带来的下岗失业工人就业安置问题。同时,钢铁企业对周边产业的拉动效应也一下子没了。企业自身自然也是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当事方都得不到利益,他们自然不肯配合。”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政策将取得的效果失去了信心,“现在有一个市场配合的优势,”比如2009年钢铁价格够高时,多数企业都能从中获利,自然不会关闭,也不会有被兼并的冲动,“但是,如今钢铁行情低迷的局面下,绝大多数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无力挽回局面的自然就得被市场吞噬,想继续存活下去的那一部分企业寻求兼并重组的欲望就会强烈。”

陈凌认为,《意见》的颁布将有可能顺势而为,相对执行效果比2009年要好。毕竟还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大于政策本身,政策总是有伸缩弹性,可以被讨价还价的。

对于国家希望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构想,现在的市场时机还不错。陈凌认为,以往跨区域重组遭遇的最大阻力往往来自地方政府,“而此时则不然,因为他们也不希望看到本区域的企业长期亏损下去,此时与他们谈判,相对容易取得双赢结果。另外,如果能在财税分成方面给予地方政府一定倾斜,他们的积极性可能更高。”

截至笔者发稿时,传来了这样一条消息:7月16日,首钢总公司、首钢控股公司,与吉林省政府、通钢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通钢集团重组协议》,确定由首钢出资25亿元,对通钢实施战略重组,重组完成后首钢将持有通钢77.59%的股份。在钢铁行业并不景气的今天,这一跨区域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来源:国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