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0年以来,一边是步步紧逼的三大矿山,一边是疲弱不堪的钢材市场,夹在中间的国内钢企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而这种情况下半年会有所改善吗?在我们看来,既不会更差,也难有大的好转。
最近国内钢材价格的反弹给了市场很大的信心。7月中旬之前,国内钢材市场经历近三个月的下滑。7月19日,首波反弹行情出现,已持续至今。17日,国内钢铁业三大巨头宝钢、武钢和鞍钢同时提高9月份钢价,而武钢股份[4.870.83%]的报价中,最高每吨上涨了800元。从支撑因素分析,本轮价格反弹可能与几个短期因素有关:一是前段时间钢材价格的大幅下跌造成了部分钢企停产整顿,供给相应减少;二是房地产市场受打压和股市的低迷,让部分游资转而进入钢材贸易领域,出于抄底的考虑抬高了价格。
问题在于,从较长时间考虑,这轮上涨行情背后代表的是怎样的趋势?是否表示钢价已经触底反弹?在我们看来,最可能的局面是,钢材需求与上半年相比,会有一个恢复过程。
看中国钢铁市场,受政策影响的若干投资领域仍是重要因素。比如房地产,今年前7月,国内房地产投资增幅37.2%,较上半年继续回落0.9个百分点。单月来看,7月份房地产开发规模首次出现环比下跌,跌幅达3成。但是从房地产实际开工量来看,正常年份的房地产开工量为每年500万套左右,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900万套,而今年仅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就达500多万套,因此,虽然房地产调控让商品房开工数量下跌,但如果保障房建设计划能够按预期进行的话,相比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会有一个稳中小幅上升的钢材需求量。
而汽车市场的情况则要悲观一点。在去年高增长的刺激下,年初各大汽车厂商都持乐观态度;但半年过去后,车市呈现出逐渐萎缩走势,此前比亚迪下调今年增长预期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汽车库存也达到了高点,接下来会有一个去库存的阶段,相应的,对于钢材的需求也就难有大的增加。当然,以上的分析也是与“疯狂”的上一年相比,而从更长的历史区间来看,汽车市场需求仍处中高位。
另外一个利空因素则是出口退税的下调。7月中旬开始,在结构调整的政策下,钢铁行业出口受到打击。但从商务部近期的表态观察,进一步下调出口退税的幅度不会很大,我们的判断是微调。如此,在出口方面,起码未来的情况不会比现在更加糟糕到哪里去。
综合来看,如果中国的宏观政策不再加大收缩力度,譬如按计划完成今年7.5万亿的信贷指标、保障房如期开工、外贸政策稳定等,在钢材需求方面,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况且,安邦始终强调,下半年的宏观经济不会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钢材需求会稳中有升。这样一来,钢材价格未来的走势,就要看铁矿石了。
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其中4月份铁矿石进口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94%,5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2.92%,6月份更是比上年同期下降14.72%。与之相关联的,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从1月份的89.89美元/吨上涨至7月份的141.38美元/吨,涨幅达57.3%。由此可以看出,价格的上涨造成了国内钢企进口量的下降。虽然7月份铁矿石进口实现了4个月来的首次增加,但也许带来的却是进口价格的再次上涨。截至10日,天津港[9.29-0.21%]含量62%的现货铁矿石价格已经窜升到144.50美元/吨。
另外,国际三大矿山目前倾向于采用现货定价系统,这是中国钢企最不愿看到的。因为这将增大铁矿石的金融属性,加大价格波动的空间。为稳定供应水平,钢企必须付出一定成本来适当采用“套保”的方式,对于一向不熟悉金融衍生品的中国企业来说,风险将大大增加。虽然在巨大的压力下,国内厂商加大了在国内找矿和“走出去”的步伐,但进口铁矿石占总供应一半的局面难以改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进口铁矿石价格仍然是左右市场的主要力量。
从更宏观的层面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正处于一个螺旋式缓慢上升的空间,这会导致像铁矿石这类的国际大宗商品将承受一定的上涨动能。同时,此前先后有日韩钢厂称已经与澳洲两拓达成三季度铁矿石协议价,其到岸价约147美元/吨左右。中国钢企的谈判前景十分黯淡。故此,我们认为,国内钢企接受一个较高价位铁矿石的可能性很大。不过,由于前段时间的高价位造成了部分钢企放缓了进口步伐,大量铁矿石堆积在港口,这个消化的过程会部分抵消矿石价格继续高位上涨的空间。
最终分析结论FinalAnalysisConclusion:
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综合来看,国内钢铁行业的日子在接下来的数月内,难有大的改观,不过,也不会继续下滑;同时,随着铁矿石价格波动空间的加大,钢企的利润空间与过去相比可能将持续减小。
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