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世界经济回暖影响,2010年我国钢材出口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据了解,2010年1—10月钢材出口量达到3680万吨,同比增长99.8%,钢材出口增幅明显高于钢材生产的增幅,可谓成绩喜人。但是,在看到2010年钢材出口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钢材出口存在的问题。虽然钢材出口量增长迅猛,但出口的种类和结构变化不大,仍集中在建材等低附加值品种方面,缺乏高端产品。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我国钢材出口受通胀、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市场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减少,钢企低利润率的现状将继续维持。总体来看,2011年我国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影响我国钢材出口
虽然世界经济在2010年得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从整体上看,2011年世界经济至少在上半年仍难以走出疲软。而经过一年多的基金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上涨的通胀压力很大,随着经济利空消息的释放,随时都会引发通胀泡沫破灭,这就使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继续上涨面临震荡的风险,影响铁矿石、铁合金和钢材的价格出现震荡走势,进而影响我国钢材出口。
二、铁矿石价格演变趋势将影响我国钢材出口
2010年11月,通胀形势、钢材价格上涨和复杂的铁矿石谈判背景,再次推升铁矿石现货价格回升。市场对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强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钢材价格的不断走高。目前进口矿石现货价格已经上涨到180美元,接近了2008年中期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铁矿石现货价格。此外,海运价格的再次回升预期也会继续推升铁矿石现货价格。
三、国际市场形势的不乐观将影响我国钢材出口
第一,由于国际经济影响加上人民币汇率上升,我国钢铁产品价格国内外价差呈缩小趋势,将直接影响后期钢铁出口的进一步下滑。第二,后期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在相当程度上削弱外贸出口,预计2011年外贸增速为15.5%,低于2010年的28.5%,包括机械、家电、轻工和五金制品在内的主要用钢行业对钢铁产能的消化能力将减弱。第三,我国钢材的主要出口国产能呈现提升趋势,也限制了我国产品后期出口。我国钢材出口相对更加集中于中国周边的韩国、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这些地区的产能释放将挤压后期我国钢材出口空间。
四、市场资源压力将再次影响钢材市场价格走势
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指出2011年底前不再核准、备案任何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2010年8月以来的停电、停产措施导致钢材产量明显减少,特别是建筑钢材的社会库存还出现了下降趋势。消费大于产出,缓解了市场钢材资源压力,这对钢材、铁矿石价格演绎上涨走势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不过随着2011年停电、停产措施的淡出,钢材市场价格的上涨和钢产量的恢复,市场资源压力将再次成为影响钢材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此外,煤炭价格的上涨也会导致钢材成本提高,从而促使钢材价格上涨。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那么,钢企应如何应对呢?
一、从生产环节入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缓解矿石及煤炭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必须从技术方面突破,坚持技术创新,提高节能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力度。从炼铁工艺方面讲,可以加大推广干熄焦技术,进而降低入炉焦比、提高高炉利用系数,同时贯彻高炉炼铁的精料方针。理论上讲,高炉入炉矿品位提高1%,焦比下降1.5%;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而从轧制及产品方面讲,要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开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而提高我国钢材出口的竞争力。
二、转移产能,将出口产品和部分初级半成品的产能转移到国外,走跨国经营的道路。第一,将出口的初级产品的产能向原料所在国转移,这样可以减少矿石进口,减少物流运输,回避贸易制裁,同时还可以减轻国内的能源和环境压力。中国钢企可以投资矿业所在国的钢铁企业,再将产品直接出口至其他国家,这样就可能获得当地价格的矿石供应,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第二,将高端产品向消费国转移。高端产品多为二次深加工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质量和服务的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把高端产品的产能向消费国转移,一方面可以扩大和巩固稳定的客户关系,随时掌握市场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产品性能和生产节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所造成的不便。
三、重视电子商务产品的作用,提高我国钢材出口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众所周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贸易不仅能节省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交易成本和库存,更为中小钢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给我国钢材出口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四、利用钢铁期货进行套保,合理规避风险。矿石、煤焦价格上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普遍面临着成本上升压力。值得庆幸的是,国内钢材期货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的一个平台。国内中小钢材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可以通过国内的钢材期货来进行套保,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风险。
来源:全球五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