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格起伏不定,不仅让钢铁生产企业步履维艰,更让钢贸企业生死两难。迫于经营压力,每年都有钢贸商退出市场,在市场变幻中,钢贸商生存堪忧。
眼下4月份,正值一年一度钢材销售旺季,但当下的市场现状却难遂人愿。成本涨,价格跌,市场又陷入了“倒挂”。钢贸商销售利润极低,大多则是赔钱赚吆喝,迷茫中的钢贸商再一次陷入困境。钢贸商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近期笔者走访相关钢贸企业,对于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解读。
当下中国的钢铁行业,笼罩在一片高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阴霾之中。市场价格起伏不定,不仅让钢铁生产企业步履维艰,更让钢贸企业生死两难。
利润降到六分之一
“钢铁贸易商的日子可能处于有史以来的最困难时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难。”笔者走访一家螺旋管生产加工企业,该企业董事长李军强(化名)对笔者慨叹。
“目前的生产只能处于维持状态,合同量不大,较去年同期降了近一半的量。”李军强说,在通胀预期压力下,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很大,年内已经两度上调了存贷款准备金率,“这对整个钢材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市场需求压力空前加大。”
企业的压力还不仅仅如此,李军强说,这两年企业压力大,除了市场价格不稳、利润降低、经营困难以外,通货膨胀下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增加,原油不断涨价带来运费的增加,以及企业生产用的液压油、焊条、焊剂都在涨价,还有人工费涨价,工人每年都要涨工资,造成了“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谈话中,一个电话打进来,李军强并没有避讳笔者,在笔者面前与属下进行交流,听出来谈的是原材料价格问题:“看吧,只要是不赔钱,就接吧,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李军强对笔者直言,企业现在的利润几乎是过去利润的六分之一,1吨就挣几十块钱,市场稍有波动没准就得亏损。现在企业很难做,基本就是微利,就是走量,“销售额很大,利润极低。”
“这两天的价格还在掉,到底何时是个底,谁的心里都没谱。”市场现状下,贸易商做也难不做也难。
人员流动性大
钢贸企业人员不稳定,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负担。新员工来了就得培训,来来走走都是费用在里边。
李军强的企业现在有不到500人,每年有将近百人的流动性,“由于国家新修订的劳动法,对工人权益的保障规定取消了工人入职的保证金、工作时间的限制等,这样就使工人流动性很大。”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像李军强的企业人员流动性在同行中还不是最大的,有的企业人员流动性达到三分之一。“我们去年招了十几个人,不到半年就走了一半。”在一家加工板材的钢材经销商赵延春处,笔者了解到,他们的企业近年来新人员流动性占到了近50%,企业招工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为了提高员工技术,每年都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由于人员流动性强,每年的培训费用就增加不少。“培训好了他走了,新来的还要再培训,这无疑就增加了成本。”
另据了解,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业要在晚上加班,因为晚上用电比白天省。可有的人员不愿上夜班,三班倒,嫌太累。
“有的连招呼不打一声说走就走了,企业对于人员没有任何约束的办法。”
“80、90后的孩子,倒夜班的活挣多少钱都不愿意上,像我们这种24小时作业的企业招人很困难。光白天用电高峰期工作电价太高,后半夜电价便宜,为了减少成本,我们还不能光白天作业,这也是个问题。”赵延春说。
企业负担加重
“有的时候为了留住人,只得涨工资。”李军强介绍,他们的工资水平在所在地区是偏高的,因此企业人员还算是比较稳定的。
除此以外,企业的有些工种还要定期组织培训需要认证。李军强介绍,光去年企业就派了十几个人出去培训,每个人光培训费就4000多元,再加上食宿,有的在当地培训还相对便宜点,培训费用每年也在翻倍增长,对此企业的压力也不小。
除了上述的各种培训,各种税收加起来也是不少钱,像政府部门强制征收的河道维护税,每年按企业销售额的5%征收。
另外,独生子女费也由企业负担。国家还规定企业要按员工数的2.6%的比例养活残疾人,企业没有残疾人的话就按规定向工商部门交税。“我们企业每年按规定规规矩矩的纳税,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有上亿元,政府不应该把所有的社会负担都加在企业身上,也应该从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按比例拨款解决民生问题。”李军强呼吁。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我们的一些工程施工企业不重视国内的标准,一味强调要用国外的认证标准,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国内的很多目标客户,对于生产企业要求一些不必要的国外的认证证书,给企业平添了不少负担。“我们每年都要审核认证证书,一年就得20万元,对于企业微利的现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笔者在几家钢管企业调查,发现像现在最权威的美国石油协会的API认证,每个企业认证一次就需要20万元,而且每年都需要审核。“国外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轻松的赚走我们的钱,其实我们国家的国标完全是按照API标准制定的。但是国际认证机构不认可中国的标准,很多企业更是盲目的跟风,要求很多国外的认证证书,让我们企业苦不堪言。”河北一钢管加工贸易企业董事长李杰(化名)对笔者说。
笔者在调查中,多家企业老板对笔者说,让国外的认证机构认可我们的标准,让中国的“国标”与国际接轨,这是我们急迫要解决的问题。“国外的认证机构正是抓住我们国家标准的缺口,每年通过这些审核,赚取数额巨大的认证费用。”真像有人说的那样,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卖技术;四流的企业才卖产品。
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河北省钢管协会秘书长王连元,他对笔者说,目前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认证标准还没有和国际接轨,虽然有些企业的产品达到了国际认证标准,但我们目前没有与国外认证标准相匹配的国家标准,现有的只是近似于国际标准。“这需要时间,我们协会已经成立了认证部,最近刚向技术部门申报了4家企业的四项产品。”另外,他介绍,有些出口企业要这个标准,但如果是内销,就不必要非得要这个认证。除有特殊需要的以外。王连元同时表示,目前国内有些产品与国外还存在一些差距,与国际接轨关键还是要立足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