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不存在大规模资本外逃


时间:2015-09-21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近日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不存在诱发资金大量流出的市场基础。他表示,今年8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4%左右,对欧元、日元、英镑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基本释放完毕。


  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不存在大规模资本外逃——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解答近期热点问题


  人民币是否还会继续贬值?我国跨境资金流向如何?个人购汇监管是否收紧?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等热点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17日举行的外汇管理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答。


  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


  对于广泛关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17日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不存在诱发资金大量流出的市场基础。他表示,今年8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4%左右,对欧元、日元、英镑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基本释放完毕。


  “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对各国货币的综合名义汇率指数升值4.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6%。”王允贵说,经过8月份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贬值,预计8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将有回调,汇率失衡的问题会得到纠正。


  王允贵表示,在判断一国汇率的升贬时,最重要的是看国际收支状况。我国前8个月外贸顺差是36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亿美元。总体来看,每个月大概有500亿美元的国际收支基础性顺差,这是人民币汇率不会贬值的基础保障。


  “目前,中国经济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仍处于世界经济高增长国家之列。高增长率代表高的投资回报率。高投资回报率有利于留住境内资金,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境外资金的流入。”王允贵说。


  不存在大规模资本外逃


  此前公布的8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降幅达7238.36亿元,市场出现我国存在一定资本外流的说法。对此,王允贵表示,近期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波动,但无明显异动。资金流入与流出平稳有序,不存在大规模资本外逃的问题。


  “从最近的监测看,不论是银行的售汇还是银行的付汇,都在明显地收敛,说明市场的情绪正在回归。”王允贵表示,当前的形势可以用三个“增加”来概括:


  一是银行净卖出外汇增加。7月份银行即期加上远期结售汇,合计净卖出外汇561亿美元,8月份增加到900多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下降900多亿美元,也印证了银行净售汇的状况。


  二是金融机构吸收的外币存款增加。8月末,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达到6674亿美元,较2014年末增加939亿美元,较今年7月末增加270亿美元。


  三是跨境资金净流出有所增加。7月份,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跨境外汇净流出140亿美元,8月份增加到700多亿美元。“银行净卖出外汇增加,企业、个人外汇存款增加,表明了‘藏汇于民’的步伐正在加快,外汇储备正在从国家的大池子分散到千家万户的小池子。”王允贵说,国家总体外汇财富呈现分散化、多元化的趋势,符合市场化配置外汇资源的改革方向。至于外汇流出增加,王允贵表示,主要是外贸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加快了对外付汇的节奏和积极偿还外贸融资项下的债务款项,资金流出是有实体经济支撑的。同时外贸企业加快偿还贸易融资债务,有利于降低中国整体的外债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个人合理合法用汇需求有政策保障


  针对有媒体报道称外汇局最近加强对个人分拆购汇的监管,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杜鹏表示,对于个人真实、合理、合法的正常用汇需求,外汇管理部门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而且便利化程度没有降低。


  杜鹏介绍,从2007年起,外汇局推出了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管理制度,在便利化的额度范围内,个人能够凭有效身份证办理5万美元以内的购付汇。超过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如果有真实背景,个人也可以凭本人身份证明和带有交易金额的相关证明材料到银行办理。


  “同时,为防范个人项下资金流动风险,我们也有相应规定,比如个人不得分拆办理结售汇业务,以规避限额管理。”杜鹏表示,在以往实践活动中发现,有极少数个人、甚至企业借用他人的额度来办理结售汇,以达到资金跨境违规流动的目的。


  他强调,个人合理、合法的用汇需求是有政策保障的。为了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外汇局将始终强调对分拆结售汇的管理。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如果发现个人假借他人额度办理分拆结售汇的,应该根据规定,及时拒绝办理业务。事后发现的,外汇局也会依法依规跟踪查处。


  “外汇局会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为守法、合规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同时,也会继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对一些情节严重、涉案金额巨大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对违规失信行为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曹利群表示。


来源: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