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创下新高。在过去的3年里,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已先后超越了七种支付货币的排名,目前仅次于美元、欧元及英镑。
市场剧烈波动致使用量增加
Swift在报告中指出,8月份人民币创下2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由于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和人民币贬值存在较大担忧,8月最后一周人民币的使用量激增。Swift企业信息解决方案负责人索尔森称,正是剧烈波动的中国市场使得人民币使用量大幅增加。
在贸易融资领域,人民币占全球信用证发行额的9.1%,更加巩固了人民币在此类用途的第二大使用货币地位。统计显示,8月份,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海外交易数量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0%,首次在一个月内超过100万笔。
报告还指出,8月份,有100多个国家使用人民币支付,其中逾90%支付流量集中于10个国家。新加坡占人民币支付处理量的24.4%,其次为英国,占21.6%。超过1700家金融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全球支付,较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约600家机构虽没有在中国内地或香港设点,但仍使用人民币支付。
渣打银行亚洲电子交易负责人奈特表示,5年前人民币交易几乎不存在,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交易最多的货币之一。鉴于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和地区的商业枢纽,因此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已变得非常关键。
国际化加速度前进
Swift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排名前三的币种美元、欧元、英镑在全球支付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44.8%、27.2%和8.5%,可见与之相比,人民币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已在不断加快,在全球市场攀升的速度也令人侧目。
2012年8月,人民币在Swift榜单上只排在第12位,当时在全球支付市场上所占份额仅为0.84%,与今天相比微不足道。然而,在过去3年里,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已经先后超越了七种货币。Swift早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两年,人民币的支付价值总额持续三位数增长,增幅高达321%,美国的支付额也在持续增长。过去一年,人民币支付价值总额上涨102%,同期所有货币价值总额仅增长4.4%。
与此同时,中国也一直积极寻求使人民币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目前,中国已和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等几十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就在“十一”长假的前一天,央行公告称,境外央行类机构可以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包括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在内的各品种外汇交易,无额度限制。
专家认为,此举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境外央行成为直接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会员,可以在中国的银行间市场便利地进行本外币的兑换,进而为其在中国进行资产配置创造条件。这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大进展,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将来加入SDR奠定基础。
来源: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