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将新制定农残标准1000项
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其基础在农业。因此,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安问题,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最神圣的责任。日前,农业部就“推进质量兴农,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情况。
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超96%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在发布会上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连续5年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合格率达到97.6%。主要在以下五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标准先行品牌增效 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60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5000余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创建“三园两场”1.8万多个,“菜篮子”大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本实现按标生产。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三品一标”总数达11.7万个。
专项整治严打重惩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禁限用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近5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989万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370万家次,查处问题23.8万起,清理关闭生猪屠宰场1107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8.3亿元。
健全体系强化能力 监管体系从零起步,监管能力由弱渐强。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市)、88%的地市、75%的县(区、市)、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11.7万人。国家投资130亿元,建设了部、省、地、县质检机构2770个,检测人员达3.5万人,基本实现了部、省、地、县全覆盖,检测能力迅速提升。
创新方式落实责任 按照国务院食安委部署,组织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首批107个创建试点县(市)去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3%、群众满意度达到90%,比创建前分别提高2个和20个百分点。今年3月又启动了第二批215个县市创建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创建范围。
加强配合完善机制 加强与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试点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155个大中城市110种农产品,监测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参数94项。
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虽然5年成绩单可圈可点,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仍然存在。广德福介绍,目前,一些地区、个别农产品品种上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生产者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尚未杜绝,各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
广德福表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下一步,农业部将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具体来讲,就是抓质量、保安全、严监管、促发展、惠民生。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动绿色发展,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按标生产,切实把好质量安全生产源头关。守住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底线,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快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加强与食药监部门对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以点带面普及农产品追溯管理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追溯体系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农业部已经在一些标准化的农村产区包括一些规模化的农垦产品、生猪检疫标识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一些地方农业部门也对一些品牌农产品和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开展了追溯试点。总体上看,追溯管理对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公众消费信心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广德福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传输、调度和数据处理中心。二是加快构建追溯制度机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统一各追溯参与方的行为。三是开展追溯试点,优先将生猪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以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普及农产品追溯管理,让生产行为可追溯,让消费选择可识别。
农残在标准限量范围内安全
近年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愈发关注,针对目前我国正在修订的农兽药残留标准对农兽药残留问题,广德福表示,“对农兽药残留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农作物和动物只要使用农药兽药治病治虫,就可能形成残留,但有残留并不意味着不安全,关键要看残留的量值是否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我国的农兽药残留限量值都是经过科学实验和风险评估得出的,并且设定了100倍的安全阈值,只要在标准限量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广德福强调,我国农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而且与国际食品法典是一致的。例如在制定残留标准时,是以最大可能的安全风险作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物种间的差异以及孕妇和儿童的安全,计算残留时增加了100倍的安全系数。也就是说,标准限量值通常为风险评估安全值的1%是非常严格的。
广德福介绍,目前,我国共制定了6000多项农兽药残留标准,基本覆盖我国常用农药兽药品种和主要食品农产品种类。农业部已制定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5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万项以上。
下一步,将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进度,初步打算每年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争取早日实现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针对近期欧洲的“毒鸡蛋”事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表示,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最近欧洲发生的“毒鸡蛋”事件,实际是“氟虫腈”污染的鸡蛋,进一步说明食品安全无国界。金发忠介绍,“氟虫腈”本身是一种农药不是兽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对这个农药的毒性评估,属于中等毒性,主要用于地下害虫防治和卫生杀虫灭蚊。我国对农药的管理,未经登记的产品不得投放使用,从事农药生产和经营也有严格的许可制度,严禁“氟虫腈”用于家禽养殖业。
“针对欧洲发现的这一情况,农业部将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重点是加强农药兽药的管控,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防止滥用。同时,加强生产行为的督导检查,确保生产行为的规范,防患于未然,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 金发忠最后强调。本报记者 王小萱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